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白 马 湖 畔


科技创新

上虞率先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记者 刘金平 通讯员 郑哲军


古老的华夏文明与虞舜文化的滋润,孕育出一座如诗如画的历史古城——上虞。

早在虞舜时期,上虞的先民便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自古陶重青品”,上虞因此成为世界上公认的青瓷发源地,青瓷千姿万态的造型鲜活地凸现出那遥远时代的科技因子。

今天的上虞,比之以往更加注重科技的力量,特别是近三年中,上虞市紧紧围绕“科技强市”和“经济强市”的目标,深入开展产学研活动,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不断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创新中开拓,在开拓中超越,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路子,科技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科技,让上虞写就了又一个时代的辉煌。上虞的企业总数近万家,却拥有7家高科技板块的上市企业,2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工业企业位列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其中销售超亿元企业94家,超5000万元178家,有规模以上企业705家,拥有机电、化工、轻纺、建材、食品等五大支柱产业,伞件、电光源照明电器、铜管、劳保用品、童装等一大批特色块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成为上虞经济新的增长点。

近年来,上虞市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 全国专利工作试点城市、浙江省首批科技强(县)市、浙江省技术创新示范(县)市。

政策激励推动科技进步

上虞的发展靠什么?靠科技,靠创新。从2003年开始,上虞市每年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成为“经济科技工作会议”。近几年中,上虞市在全市广泛开展“创新服务年”、“创新创业年”等活动,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若干意见》等10多个政策文件,并在机电、化工、轻纺、社会发展等行业中聘请了10名具有较高权威的国内知名专家为市政府科技顾问,营造了浓厚的科技氛围。

上虞市不断加大对科技与创新的投入,2004年以来的三年,市财政科技投入分别达到4079万元、4277万元、6079万元 , 比上年增长51.92%、33.41%、 42.1%,占当年财政支出的4.84%、3.83%、4.6%。与此同时,全社会科技投入不断加大,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技术开发费达到9.25亿元,占销售收入的1.73%,全社会研究与试验(R&D)经费达到4.8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83%。优化的科技发展环境,赢来了全市科技大格局的形成,使得全社会追求科技进步、勇于创新创业的劲头空前高涨。

科技合作交流频繁互动

上虞没有高等院校,但高校亲戚不少。市政府分别和清华大学科研院、电子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等6所高校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全市已有415家骨干企业与248所院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15家、其中省级创新载体4家 。

上虞市每年举办科技合作洽谈会;2005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科技合作交流年”,市主要领导分率机电、化工两大组团,赴国内12所著名高校院所,开展科技合作对接活动;在2004年成功举办上虞市科技节的基础上,2006年,又成功举办06’上虞科技节。44所高校院所的140余名专家、教授来虞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全市200余家企业与院校达成了340项合作意向。

在频繁互动的企校、广泛的科技合作交流中,上虞人正在营造新一轮科技发展的春天。

高新技术产业光芒闪耀

科技与创新成为上虞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一大批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新技术企业脱颖而出,成为科技创新的领头雁。目前,上虞市累计已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5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67家、省农业科技企业9家、绍兴市高新技术企业72家、绍兴市科技型企业249家。构筑起了下层基础扎实,上层行业冒尖的“宝塔型”结构,梯度渐进,光芒闪耀。

近三年来,全市共实施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59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71项,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295只、国家重点新产品29只。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被认定为国家级精细化工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上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被省政府首批授牌,上虞市高新技术孵化器被认定为省重点科技企业孵化器;2007年,“精细化工园区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专项课题列入科技部 “十一五”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

创新体系建设活力四射

从发展的全局突出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上虞致力于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全市已有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18家、绍兴市级45家、上虞市级科技开发中心97家;省级农业科技研发中心7家;省级区域科创服务中心 1家,绍兴市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10家;上虞绿色精细化工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列入省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为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2005年联合市农村合作银行制定出台了《关于金融扶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若干实施意见》,三年来累计有44家企业享受扶持政策,共发放专项授信或贷款37868万元。

上虞企业的平均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5%左右。“十五”期间,逐步形成从源头创新、技术转移、成果对接和孵化、项目中试和产业化的科技支撑服务体系和公共平台,激发了区域创新的活力。

自主创新成果灿若星辰

上虞市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市政府成立了知识产权保护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到目前为止,全市共申请专利3655件、授权专利1688件。全市共有省级专利示范企业14家、绍兴市级专利示范企业17家、上虞市级专利示范企业32家。

科技创新的土壤,引发了素有“敢为人先”传统的上虞人的创造激情。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厚积薄发、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近五年来,全市共有161项科技成果通过省级以上鉴定。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2项,国内领先水平113项,国内先进水平16项;获得浙江省科技奖18项、绍兴市科技奖42项(2007年尚未公布);评选出上虞市科学技术奖68项。

圈点我市名牌名品群体,中国驰名商标“女儿红”、“阳光”光芒四射,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省知名商号、浙江省名牌产品及绍兴市名牌产品、绍兴市著名商标等一应俱全、星罗棋布,众星灿烂。

“以人为本”引得人才纷至

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上虞市委、市政府致力在政策、机制、环境和创新创业的前景上为科技人才创造最佳条件,使人才优势转化为科技优势、经济优势。先后制订出台了《关于实施市委市政府人才引进、培养、奖励有关政策的具体办法》等文件,建立了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人才工作专项基金,不断引进科技人才。目前,上虞市有阳光等博士后工作站3个,全市企业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6967人,其中中高级人才10579人,包括享受政府特贴专家和列入省“151人才工程”的培养人员。近三年全市累计引进人才10256,其中本科以上人才占40%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比重为10.93%,高于全省比重。

如日中天的现代科技,给古城上虞平添了无限活力与生机!

送走“十五”的辉煌岁月,上虞市委、市政府又将眼光瞄向了更高、更远的目标: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构筑城市核心竞争力。

上虞科技将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上虞科技正遵循着“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发展方针,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重点,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构建创新平台为支撑,加快科技事业发展,为建设“开放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和谐型城市、实力型城市、生态型城市”,谱写出一曲大气磅礴的时代乐章。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