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翰墨香自苦寒来

———走近青年书法家唐欢军

郑志勋


书法艺术从汉字最初的记事功能衍生出来,成为艺术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人类审美进步甚而是文明发展的必然。作为汉字发展的源头,秦篆楚简、魏碑汉隶最初是为了记录帝王的征伐,祭封的礼制,天象的运行,并不着意于观赏的美感。汉字的结构分为象形、会意、形声、指意四种,正是这种与天道万物相契合的构造基础,使汉字本身在发源阶段就具备了一定的艺术发展潜质,这种潜质经千百年日月历练,到了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及至魏晋,王羲之之兰亭序采百家之长,清秀俊朗,浮云矫龙,登上艺术之极顶,书法至此开始了恣意发展的光辉之旅。

唐欢军,上虞人,生长于虞南山区丁宅乡。在这个有着耕读之风的山里小乡,唐欢军自幼受着乡里学长的熏陶,很自然地喜欢上了书法这门线条的艺术。他自己曾经说过,他的从艺之路离不开丁毅先生的影响,也正是在他们的提掖下走进艺术殿堂的。近些年来,唐欢军在书艺上取得了值得炫耀的成就,但是这位外表俊朗的青年为人随和,不事夸张。他认为书法是一门安静的艺术,需要沉下心来潜心耕作,他懂得板凳耐得十年冷的艺术真谛,这种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付出,使他无愧于成为上虞市最年轻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作为中专的美术老师,研习书法最初是为了教学的需要,然而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唐欢军独具的艺术天赋同流淌于古今书法作品中那种特有的精神气质形成了强烈的共振。在无数次课堂的娓娓讲述中,感染学生的同时,自己也深深沉醉其中。多少个长夜与黎明,唐欢军留恋于线条营造的艺术圣殿,目凝神聚,感悟名家,铺纸研墨,心慕手追。书法艺术中的山水灵气、人文印象悄无声息地融入生命并流淌于笔下,让他实现了从一个书法老师到书法家的转变,并开启了他其后不断精进的艺术征程。

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曾经对他的弟子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书画同道,讲究的是风格独立,自成一派,若是落入窠臼,学古人能入而不能出,得其形而废其神,能学技而难为艺,则是书法之大忌。唐欢军学古人之书,先慕智永《千字文》,再临右军《兰亭序》,又写米南宫,黄庭坚,再是徐渭、王铎、傅山。如今回归二王。在大量的慕写过程中,渐悟笔法、章法、墨法。起初是照葫芦画瓢,后来集字创作,之后便可以随心所欲恣意飘洒。在他看来,书法乃心之象,情之象,物之象。要在古人法帖中汲取性情气韵,必先得先人之情怀,体万物之本象,才能不为技巧所困惑而达艺术之大境界。几年来,唐欢军恪守这一艺术追求,博采众长,四体皆攻,均有收获。尤其是最能体现性情又最难把握笔意的行书草书,自去杭州进修以后其俏丽爽健、稚拙古朴的风格更臻成熟。这种书体作品在全国书法展的展出,为唐欢军取得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资格提供了最有力的作品支持。

“无端闲惹读书累,有情再将新作翻”。唐欢军,一个幼时就对书法有着天赋与爱好的人,一个现在已经初登艺术殿堂并将不断探索的人,一个耐得寂寞享受寂寞并在寂寞中不断超越的人,我们有理由相信,爱好、天赋与勤奋会成为他艺术之路上的三驾马车,助推他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