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大舜遗韵“重华石”

朱 刚


舜,亦称虞舜,姓姚,名重华,出生在上虞。重华石,因舜名,吴越时疏浚百官舜井(重华井)而获,今已灭失。《全唐文》第二部卷一百三十《开舜井得重华石记》和《光绪上虞县志校续》均有载:“吴越国王宝正三年八月十九日,重开舜井,收得重华石一片。窃恐年移代远,莫测端由,特令镌刻,用记年月。己丑岁林钟之月二十九日,天下兵马都元帅吴越国王记。”记录的是后唐明宗天成三年、吴越钱镠宝正三年戊子(928)闰八月,钱镠据旌教寺僧“义恩”所奏,差西都上直官、东都(越州)上直官各50人分期发掘上虞舜井东西两处,获谶记宝物120余件,曾立“吴越浚舜井得宝物碑记”以纪念,其中就有重华石。并有对其尺寸大小的描述:“有重华石一片阔三尺厚九寸左右有索痕深二寸。”南宋上虞籍诗人赵汝普《题舜帝庙》诗有云:“苍梧云断帝升遐,奇石江边自古夸。莫道薰弦无逸响,鸡鸣寸念亦重华。”

重华石究竟为何物?令人疑窦丛生。除民间传说外涉及它的资料仅为上述文献里提及的寥寥数语,从对其描述来看,重华石成片状,阔三尺(今90厘米左右)厚九寸(今27厘米左右),左右有悬垂的索挂痕迹,深二寸(6厘米左右)。据《明万历上虞县志》载:“原在百官舜帝庙前击之有声”,可见重华石后来被放置于舜帝庙前,且在敲击时能发出声音来,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它是否是一块磬石。“磬石”是指可以敲击发出乐音的石料、适宜制磬的美石,后专指古代乐器“磬”。《晋书·五行志》、《山海经》中均有“鸣石,盖磬石之类”的记载。《现代汉语词典》介绍:“鸣石,是指撞击后能传声甚远的石头,作砧石、磬石,击之若奏乐。”有趣的是在我国北岳恒山“恒宗殿”西侧,就有一块状如古磬的青石,以石击之,声震幽谷,酷似雄鸡鸣叫,称为“金鸡石”,为恒山奇观。

甲骨文中磬字左半像悬石,右半像手执槌敲击。磬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史前,由某种原始的片状石制劳动工具转化而来,形如曲尺,其状后有变化,以石料或玉料琢磨而成。大致成型于我国虞舜时期,可悬挂于架上,击之而鸣,是庆典、祭祀的重要乐器。《尚书·舜典》记载,舜时“击石拊石、百兽率舞”,为了“神人以和”而有敲击石磬,融诗、歌、声、律及百兽率舞的仪式。上古礼仪与音乐不分,这便是中华礼乐文化共同的源头。磬作为礼乐器,制作和配置有着严格的规定。从现存的记述古人制磬技术的早期文献《考工记》中有对其工艺和调音方法的记载,在磬的配置上“磬本在堂下,尊玉磬,故进之使在上,若击石拊石,则当在庭。”作为佛教法器有扁状“特磐”,以石为之,状如云板,鸣以集众。

建国以来我国出土了大量石磬。1950年春,在河南安阳市武官村大墓出土一件虎纹大石磬,用一块白而青的大石琢成,长84厘米,高42厘米,厚2.5厘米;1973年,安阳小屯村附近发现了一件龙纹大石磬,长88厘米,高28厘米;另山西夏县东下冯石磬长66.8厘米,宽28.6厘米;殷墟虎纹石磬长84厘米,高42厘米。我们发现,这些历代石磬的尺寸,似乎存在着某种约定,竟与《考工记》里记载的石磬的形制如出一辙。经考证我国产磬石,《尚书·禹贡》里就有“泗滨浮磬”的记载,如灵璧八音磬石就有“击之金声”的奇特音效。

综上所述,结合重华石“为片状、有索痕、曾在舜庙前并能发音”的特征,笔者认为它是磬石并用于祭祀的可能性很大。一孔之见,望与同好探讨之。

上虞舜井内的其余宝物早已在千年前由吴越王钱镠命内衙指挥使徐仁绶迎归于杭州、建浮图(佛塔)以藏,而留下的重华奇石终经岁月变迁而失去了踪迹,让我们至今无法彻底揭开围绕在它周围的种种谜团。史载在宗庙祭祀大典时听到磬声,大臣们都会互相谦和恭敬,父子们都会视情溢荡温磬,在宗族享宴时听到磬声,长幼之间都会互相礼让,和和顺顺。听闻上虞大舜庙开工在即,今时盛世,如能仿制重华石并将它悬置于舜庙之庭而作金声玉振,江山永固而磬音悠扬,当是美事一桩。舜一生中创造了以“家庭和美”为主的家庭伦理道德;以“助人为乐,邻里相亲”为主的社会道德;以“诚实守信,敬业求精”为主的职业道德;以“勤政爱民、选贤任能、广开言路、天下为公”为主的政治道德。大舜的美德流传百世,作为中华民族为人之楷模,“人皆可以学虞舜”。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