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读书的自我管理

辰晔


有人将读书称之为一门艺术,这不无道理。因为读书需要调动一个人的心力、智力、精力、实力,唯此读书才能有滋有味、有序有效。而调动“四力”的过程,其实也就是读书人自我管理的过程。

读书,自须有良好心境相随。不管环境有多糟糕,只要内心拥有一片纯净、平静, 自己就能很快融入书籍营造的意境之中,而人与书合二为一,便是读书期待的一种难能可贵的化境。其实,对任何读书人来说,都存在一个如何管理情绪的难题。我们也许改变不了环境,但我们至少可以改变自己的心境,随时保持最佳情绪。保持良好的情绪,关键在于培养自我的感恩心态。可不是?是书籍教给了我们知识,是书籍让我们了解了社会,是书籍令我们充盈智慧。学会感谢书籍,感恩读书,我们才能成为乐天派,才能随心所欲地进入读书的境界,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有位读书人生活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可他就是喜欢读书,因为他从书中学到了太多太多的东西,他情不自已。心绪亢奋里,他在没有闹钟的情况下,为了不吵醒父母,竟发明了“尿疗法”:每晚睡觉前喝一定量的水,用夜尿逼迫自己起床读书。时间长了,他甚至知道若想5点起床应该喝多少水,以及4点起床应该喝多少水。他回忆说,因为情绪高涨,心境良好,其时并不感到身心疲惫,反而是越乐越读,越读越乐。

有些人尽管也有着不错的心态,但总是抱怨缺时间。言缺时间,怕只是一种遁词,其实,只要细细深究,就可发现,原来是身边的诱惑太多。想起了一位雕塑家的故事:这位雕塑家用石头雕了一只振翅欲飞的鹰,哲学家见了,问:“你是怎样把石头雕得飞起来的?”雕塑家回答道:“我只不过是把石头中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是啊,对读书人而言,许多诱惑就像石头多余的边边角角,如果面对诱惑,都想拥有,读书人便无以有时间读书,自然,读书人的人生必定会成为一块沉重的石头,永远成不了展翅飞翔的鹰。不必为自己找借口,只要看一下这样一些人和他们的创造数字就可以得到启迪:鲁迅——一生写作1000万字;胡适——全集字数44卷,字数2000万字;李敖——现年72岁,全集字数1500万字,录制电视节目超过 1000辑。通常情况下,要完成一部20万字的作品,起码要阅读15倍以上的文字。不能说,我们比他们还忙吧?他们的时间又是怎么来的呢?他们的成功里是不是也包含了对时间的充分抠用呢?

而今,书籍出版正红火,可谓应有尽有。然而,人之精力有限,不可能读遍天下书,况且书籍也还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曾国藩说过:“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既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一得自喜,当思择善而约守之也。”在有些人看来,“择善”,最见效的就是要读古书,尤其唐、宋以上的古书。这好比河中取水,越是上游是清纯。这不无一定道理,但“择善”首要的无可替代的便是阅读经典。要知道,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古人、古贤、古书,都是传统文化积淀的代称,接触多了,势必使一个人的气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呢?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则可以转移风气。

真正意义上的读书,其过程必是读者与作者以及书中主人公互动的过程,这过程必定伴着读者的思考。朱熹有过妙论:“学便是读,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意。若读而不思,又不知其意味,思而不读,纵使晓得,终是臬兀不安。一似倩得人来守屋相似,不是自家人,终不属自家使唤。若读得熟而又思得精, 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如今,互联网让许多大学生的论文写作与知识查询都依靠数字资源库和搜索引擎,这已经完全改变了原来获得知识的模式。这种变化有人将之称为“浅阅读”。为此,有人担心:长期使用搜索引擎这种方式的话,会不会使他们的思维变得不愿意思考更复杂的问题,甚至将改变他们的脑沟回结构,会不会引起生理学上的变革?这样的担心自不是多余的。无论是书本阅读还是网络阅读,切切不能丢弃深阅读,丢弃自我思考。否则,阅读便会做了别人思想的俘虏,成为信息与快感的奴隶,而不是驾驭自我头脑的主人,自然更找不准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了。

加强读书的自我管理, 目的当是驱使读书人多读书、多积累,令其左右逢源,举一反三。全国政协常委霍达讲过一个故事:他用一则谜语“考”过许多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打一当代著名演员。结果,没人答得上来。他只好说出谜底:李默然。原来,李白诗兴勃勃地登黄鹤楼,却见楼上已有崔颢题诗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于是李白感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胸中的诗意已被崔颢说尽,这位姓李的大诗人“默然”了,谜底谜面扣得严丝合逢。但是,如果没读过崔颢的《黄鹤楼》,也没听说过李白登楼的典故,上哪儿猜去?“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少读书以至不读书,怎么获致精彩的人生?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