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记明代上虞乡贤葛氏一门

朱 刚


故乡人杰地灵,历史悠久。翻开发黄的光绪县志校续本,可见历代文人雅集,乡贤辈出,东山有谢安,舜水名曹娥,自不待言。其中卷九列传五人物中,上虞明代乡贤葛浩一族满门忠良、四代贤达的记载,深深吸引了我。拂去岁月的灰尘,穿越时空,让我们一起去探寻追溯葛氏一门的光耀史实。

葛浩,字天宏,别号两溪,明代上虞人,弘治九年(1496)中进士,初任安徽五河县令。他招抚百姓,阐明理学,为消除蝗灾躬历各乡,深受百姓爱戴。由五河知县提拔为御史,数陈时政阙失,明孝宗多有采纳。葛浩为官刚正不阿,一身正气。明史有载:正德元年,时八党窃柄朝政,民不聊生,以刘瑾、高凤等为首的宦官专权跋扈,枉法行事,陷害忠良。武宗接受高凤请奏,令其从子得林掌管锦衣卫。葛浩等力争谏言:“先帝诏锦衣官悉由兵部推举,今废先帝命,坏铨举法,虚陛下诏,一举三失。要求治凤罪,而罢得林。”御史潘镗亦言:“凤、得林操中外大柄,中人效尤,弊将安底。”武宗皆不听,受刘瑾等盅惑,葛浩与陆昆等直谏大臣被杖责于廷下。葛浩被削官为民后,刘瑾又收下了葛浩仇人的贿赂,找借口再次将葛浩押进京城,处杖三十。瑾诛,起用葛浩知邵武府。入觐,陈利弊五事,悉施行。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闰四月,广东新宁县爆发农民起义。布政使章拯驻新会,参政葛浩和参将李璋进驻新宁城,知府简沛进驻海宴。官兵杀戮过多,且诬指平民窝匪,勒索财物,甚至捞命。而参政葛浩则“用兵有纪,淑匿分明”,未至滥杀无辜。当时有谚语云:“遇葛李则生,逢章简必死”。嘉靖中,葛浩历官两京大理卿。嘉靖十年(1531)六月,雷震午门角楼垂脊,浩自劾致仕归,年九十二卒,恩赐祭葬赠刑部右伺郎,从祀名宦乡贤。葛浩爱国爱民,直言敢谏,坦荡荡当为一代贤臣。

葛木,葛浩长子,字仁甫,号卮山。明正德丁丑进士,嘉靖初年曾任淮安知府,有惠政,且折节下士。光绪《淮安府志》卷二十七说葛木毁淫祠创建龙溪书院,“以训士子”,“文教蔚兴”。值得一提的是葛木是《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良师益友,对吴影响非常深远。吴承恩自幼性敏多慧,酷爱稗言野史,博览群书,名闻乡里。嘉靖八年(1529),就读于时任淮安知府葛木所创办的龙溪书院,受到葛木的赏识。吴为人正直,性格迂疏浪漫,轻世傲世,颇有骨鲠之气。受葛木开明的思想影响,不满当时腐败政治,主张任用贤能。在葛木的耳濡目染下,产生了贤相清官的理想追求。葛木对吴承恩感情很深,影响较大,常劝他进取功名,成为封建社会正统的合格人才,以致吴承恩在三十多岁赴南京应举落第后作《祭卮山先生文》中沉痛而又惭愧地说:“承恩淮海之竖儒也。迂疏漫浪,不比数于时人,而公愿辱知之。泥涂困穷,笑骂沓至,而公之信仆,甚于仆之自信也。……碌碌人中,尘土如旧,我实负公,其又何言?!自今以往,亦愿努力自饬,以求无忝于我公知人之明,庶他日少有所树立,亦卮山公门下士也,持此以报公而已。”他在自己诗文里称自己是葛木的“门下士”,对于葛木敬仰之情发自肺腑,溢于言表。吴屡挫于科场,对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种种弊端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对“欺伪之术日繁”、“奸诈之风日竞”的社会现实产生强烈不满,从此走上了借神话鬼怪故事发愤懑之情、表达自己理想的道路,创作出绝世名著《西游记》,为后人留下一份不朽的文学遗产。据县志载:葛木卒与官,丧迁过淮,士民奔拥停留数月余,哭祭不辍,祀名宦乡贤。可见葛木的功绩有目共睹,非同一般。

葛焜,葛木之子,字仲韬,承先德自修其身,名士皆与游,以孝著称,撰有乾隆《绍兴府志·经籍志》著录之《女贞编》。在《过朱娥祠》诗中他写道:“孝女祠堂溪水边,萧萧古树近笼烟,遗碑自得临风读,不待中郎事亦传”。另有《和靖尹先生墓诗》。年七十终。

葛晓,字云岳,葛焜之子,长于诗文,工书法。与车任远、徐渭等结为“越中七贤”社,曾参与编撰(万历)上虞县志。葛晓诗文清新俊雅,有《梦游补陀》诗:“水国稀微古殿开,天空夜静海潮来。摩尼始觉明真性,参礼行常学善财。不返秦皇嗟药草,转怜汉武企蓬莱。何如此地求声闻,遂上琼楼碧玉台。”葛晓自号太岳山人,今有水墨纸本草书手卷传世,卷上留有钤印:公旦、太岳山人、不出户庭直游天地;题识:丁丑春正月云岳山中樵史葛晓书于最古居之绿云深处;引首:云生岱岳;钤印:孙斋、王竹伦印(共三方)。太岳山,今在岭南泰岳村,由此可考,葛氏一门祖籍均在上虞岭南泰岳山一带,另有上虞光绪县志校续中葛晓描写覆卮山的《龙眠石诗》为证:“万仞未易梯,绵延亘双邑,草木不敢生,中有仙人室,登临俯层空,群峰乱崒嵂,勺水蛟龙蟠,今古不枯溢,农人向余言,岁岁沛膏泽。”

读罢县志,纵观明代葛氏一门,四代贤达,在乡贤人物中显得出类拔萃,他们的气节,他们的才华,他们的精神,令人赞佩不已,实为当代虞人学习之楷模。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