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开脸”印象

聂佑


祖母已步入耄耋之年,可她那张少皱纹的脸,终让人难以将其与一位九十有三的老人联系起来。除了她一生勤劳、性格爽朗,我想,这大抵与祖母过去曾“开脸”有关。 “开脸”者,各地叫法不同,表述的则是同一回事。广东称“界面”,台湾叫“挽面”,北方曰“绞脸”。“开脸”就是“拉面毛”,用棉线或麻线绞去脸上汗毛。在中国,“开脸”自古即有,为中国民间美容术。

四十多年前祖母的“开脸”情形,至今宛如眼前:一张老式雕花床前的梳妆台上,放着一盒海棠粉。一坐到梳妆台前,祖母便信手打开盛着海棠粉的盒盖,用棉蘸往脸上抹一层海棠粉。接着,祖母又从抽屉里拿出棉线团,扯上二尺多长的一截,两三下便做成了一个“8”字形的活套。但见她右手拇指与食指撑着“8”字一端,左手扯着线的一头。奇怪的是,随着三点的互动,棉线便有了收缩性。对着镜子,祖母将这种可以收缩的纱线紧紧贴在自己脸上,于是,凡收缩张合的线绳挪过之处,不仅细密的面毛一扫而光,而且皮肤顿时显得红润光滑。此时此刻,我始恍然大悟:那海棠粉施于脸上,为的是除油脂;而“刷、刷、刷”地拧动,便是那样的起到按摩活血的功效。

“开脸”之时的祖母,总是显得那般笃定,以至于我与祖母对话时,她轻轻低语,似乎也能传达出其内在的意绪。当敛约、平和、徐徐溜出唇齿的话语,在我耳际轻拂时,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微风轻柔、柔情似水。说来,也是绝了。“开脸”以后的祖母,煞是精神,与前判若两人。然而,在我的记忆里,平日里,祖母不常“开脸”,即便做了,时间也很短。但为接待重要客人,或去赶集市,或寒暑假结束时送我回城里,她必动手“开脸”一番,且每次做得很投入。有一回,我问祖母为何要“开脸”,祖母笑呵呵地说:“这叫礼貌呀,你以后会知道的。”而今想来,从小没上过学的祖母却是这样的有文化,因为她懂得对待自己,也懂得尊重别人。

记得台北市原文化局长、著名作家龙应台女士说过:“胡兰成描写他所熟悉的江南乡下人,俭朴的农家妇女也许坐在门槛上织毛线、捡豆子,穿着家居的粗布裤,但是一见邻居来访,即使是极为熟悉的街坊邻居,她也必先进屋里去,将裙子换上,再出来和客人说话。穿裙或穿裤代表什么符号会因时代而变,但是认为‘礼’是重要的——也就是一种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尊重,在农妇身上显现的其实是一种文化的底蕴。何谓底蕴,不过就是没有学问、不识字的也自然会知道的礼数,因为祖祖辈辈代代相传,因为家家户户耳濡目染,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于焉而形,就是文化。”怎能说祖母没有文化,她那种包含在待人接物中表现出来的“礼数”,恰恰证明了其是有文化教养的。否则,她何以总是常择重要时日才“开脸”呢?

在我的印痕里,步入老年以后的祖母,似乎再也没有“开脸”。问其故,她老人家倒是直率:“脸上有了皱纹,‘开脸’已无多大效果。年老以后,拥有一颗慈善的心才是最重要的。”是啊,岁月的意境,容纳了祖母延伸的皱纹与佝偻,延续着祖母所有的厚道与朴实,承载着祖母绵长的慈祥与怀想。

而今,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包括“开脸”在内的时尚美容, 自受到广大女性的青睐。即便在农村,“涂着口红下地”,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爱美是人的一种天性,本无可厚非。然而,我总以为,脸蛋美与心灵美理应协和、般配,否则,将脸蛋儿弄得再漂亮,可心灵不美、行为丑陋,难免让人生嫌厌之心。追求美的和谐,自要求人们首先将时尚美容视作一种文化,并因此而将自己的言行举止纳入文化的秩序,去追求一种文化的价值,如此,那么这过程便将同时成为追求心灵美的过程。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