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追忆起凤塔

睡觉的马


大凡人多有水的地方多有塔,开封有铁塔,杭州有六和塔,家乡丰惠也有座起凤塔。位于丰惠城东南3里塔山之巅,也许山以塔名了,山边有凤鸣溪,凤鸣飞瀑之水流过,终年不断。

起凤塔相传为阁楼式塔,古朴,庄重,可登、可望、可居,塔里外皆八面,塔壁厚1米,外周长近20米,塔内能放上8张八仙桌,或能摆上4张酒席。塔门南北对开,天热山顶放牛,因无处纳凉,等牛吃饱后,若寻不到牛,多半到塔里去寻就是,塔里能躲上四五头牛。塔高9层,每层大约4米,东南西北各开四窗,逐层收进,塔尖为生铁铸造。因查不到相关史料,也就只能用起凤塔的特征推测应该是宋塔。到了抗日战争时塔尖早已没了,只剩7层,里面的阁楼全已腐朽消失。鬼子在塔山上造炮楼,拆了两层,剩下的5层到了文革,全拆了。塔砖大多被当地百姓造房搭灶,我曾见过塔砖,青色,长、宽、高大约为30、14、7厘米,重约6公斤,敦厚中透着秀气。听拆过塔砖的人讲,搭建塔砖的黏合剂主要是黄泥,粘性大,不比水泥差,不容易拆。我想黄泥没有这么大粘力,黄泥里应该羼了其他东西,就像砌长城的黏合剂有糯米的成份。

物质形态的文化终于敌不过时间消失了,非物质文化却仍在顽强的持续。在我儿时,时常会在下午的小巷口,傍晚的桥头,月光下众家道地纳凉时,听一些老者痛惜地讲起起凤塔。它是我们上虞的笔,余姚的烂水田是砚,在没人注意的时候,它就到砚里蘸墨,因此上虞的文运—直很旺,就连父亲是状元余姚的王阳明小时候读书,也要师从上虞“许半仙”许半圭,在丰惠金罍山下,借金罍范家祠堂就读。余姚为此在烂水田靠上虞方向造了一个牌坊,取名笔架山,省得起凤塔再来蘸墨水,起凤塔不知有变,又到砚里蘸墨,冷不丁被笔架山给架了,用力又猛,笔头就掉到了烂水田。就这样丰惠学生王阳明,再后来丰惠的外甥黄宗羲,他们倒成了一代大儒。因塔尖两层没有已久,上虞在明朝也确实做官的很多,余姚两位大儒又确与丰惠颇有渊源,传说就越传越神,还会派生出不同的版本。

中国人信奉的菩萨,除了观世音、财神爷等有统一性外,各地都有自己相信的菩萨。比如东关人崧厦人都有信奉的当地菩萨,而且他们信奉的当地菩萨一定是不同的。丰惠人相信的菩萨就数仙姑洞仙姑娘娘,仙姑洞就是凤鸣洞,也许凤鸣洞太好了,她与魏伯阳都成了凤鸣洞菩萨。据说仙姑娘娘是塔山下车畈人,姓车。以前,觐拜菩萨的规矩礼仪讲究,觐拜前不光要吃斋,还要净衣;步行出丰惠东门,穿过她的本族居住地——车大水弄,有望仙桥,人们就得开始注意自己的心是否虔诚,仿佛自己每走一步都能看到仙姑娘娘,仙姑娘娘也能看到每走—步的自己,于是走路就要小心翼翼、毕恭毕敬。不像现在,人们大多满口荤腥,衣服时尚,车子一溜烟就到了凤鸣洞下,虽然到仙姑洞也要走上一截,但和以前是不可相比的。人们经常讲“回头是岸”,“立地成佛”。只要改恶从善,一律应该宽厚仁慈,更何况本善之人,娘娘的门槛不高,里面的天地却很大。当人们到了塔山从凤鸣溪而上,既然大家如此相信仙姑娘娘,仙姑娘娘哪能委屈大家,就用她升天的坐骑凤凰来普渡众生,起凤塔名就这么来了。望仙桥、起凤塔、仙姑洞,一条地理、文化立体状的觐拜线路,在先民对仙姑娘娘虔诚膜拜心理中营造出错落有致、起伏跌荡的风景;同时中国人在“儒道互济”影响下,折射出我相信菩萨,菩萨也应该帮助我的理所当然,和菩萨不帮助我,我又何必相信菩萨的不在乎。于是乘凤凰上仙姑洞,也就心安理得了。文革时,先拆起凤塔,后捣仙姑洞,虽然没毁望仙桥,但也够得上较为彻底地革了千年古镇丰惠的命。

前几天,我随温州朋友去了一趟温州,在楠溪第一楼的酒席上大家酒喝多了,我就说温州和上虞因为谢灵运,两地很有渊源。他说我们温州是个好地方,所以谢灵运慕名而来了。我们温州瑞安有条飞云江,与福建交界有座分水关,地名里蕴藏着绝妙的回文联:“飞云江上江云飞,分水关前关水分”。“你们上虞有吗?对不上,罚酒!”快要呕吐,喝酒已经跟喝毒药一样的我,拼命急对,我的心思稍微翻了下心中记着的老家丰惠的一些地名、建筑名,顷刻间起凤塔、八字桥就跳了出来,有了,“起凤塔上塔凤起,八字桥前桥字八。我老家一个小镇就有回文联,那用得上跨县接省,你要罚酒了!”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