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鲁迅笔下的东关

舟肖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是全县中最盛的会。”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五猖会》中如是说。这足见先生对东关五猖会的向往,也不难让人感知,当时东关的社会影响力。是啊,东关这个古镇,早年以别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丰盈的经贸活动以及诱人的景色,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与仰慕。

东关,在宋朝就建有驿站,取名东城驿,明朝初改称东关驿,时至清朝方叫东关镇。在一千多年的漫长的历史隧道中,东关孕就了深厚的地方文化,五猖会就是一个典范。据传,整个五猖会先是“迎会”,然后是“做大戏”。迎会其实是时下一种文艺穿村表现。来自四村八堡、数以千计的乡民村友,和外地聘来的艺人一起,精心打扮化妆后各执道具,天蒙蒙亮集中,经“高照”引领,在乡间村道上,边行进边表演,舞龙、高跷、大敲、细敲、龙头大敲、戏铛钗、戏彩瓶、哑背疯、跳无常,整支队伍数里长。千姿百态、形象逼真,锣鼓齐奏、万铳齐鸣,浩浩荡荡、蜿蜒威风,当然这队伍中最显赫的是四、五十人轮换扛抬的五尊猖神坐像了。一个上午,六七十里方圆一圈兜,才回到五猖庙。下午便开始做大戏——演绍剧。三天三夜,人山人海。大有从余姚、萧山等远地赶来的人在,这当然让求知求乐年岁的鲁迅热衷。可惜当今这种游会已基本失传,要是还能继续,申遗或许是无可争辩。

红火的特色文化,将东关烧出名堂,名声远播的东关,也不失呈繁华的商贸。这里不说五猖会间,慕名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客商,摆起像现代物资交流会式的“会市”。把所有荒地空畈、巷头弄尾挤摆得严严密密的经贸热闹场面。就日常的商贸也是异常的闹猛。东关南临山区的长塘、汤浦,北依海边的崧厦、沥海,东是百官西属绍兴,是虞舜古俗和古越遗风的交融地,山头与海头的汇集处。独特的环境,孕育出独特的商贸。这并不算大的集镇上各类商品齐全。濠桥头专摆山货,渔市桥是海货水产。终年山货海鲜不缺,“东、西”方口味都有。提起经贸,那里的人们就会抛出一首“道墟章、蛏浦王、东关有个通裕堂,三爿油店四爿当”的民间顺口溜,让你想像出当年东关的经贸状况。

东关的街呈东西走向,东西两头是清一色的临河廊棚过楼,上面居住人家,下面连通成聚市,均称为外街。而中间一段往北一拐,是双面店铺的中心街,习惯叫里街。东头外街以交易家禽家畜为主,被呼之为鹅行街,西头外街多是粮油买卖,就被叫米市街。里街尽是布、五金、药、医之类工业品。所以至今这里上了年纪的人会说,我们东关早年就有专业市场,商贸繁荣。要不,怎能称得上银东关!是那么的自信。

穿镇而过的运河,本来就成为东关一道难得的风景,在镇内的运河上,三座造型稀奇的石桥,更让东关增添异彩。马蹄形洞桥的镇东桥,巨石直立式桥墩的关西桥,以及六折边洞孔的渔市桥,都不失风格,并且年代久远。据有关资料记传,其中渔市桥还是唐朝大元帅尉迟恭为整治地痞恶霸所建,当初取名尉迟桥,时到清朝这里成了渔货水产交易地,才改称渔市桥,至今不变。当地也有说,这桥上原有五个狮子头状的立柱,上面分别凿有金、木、水、火、土五字,上学儿童过路这里,都要在字上摸一下,才会学好长进。所以这桥也曾叫作五字桥。以上这三座桥均在上世纪80年代中叶集镇改造中被拆毁,只能成为人们美好的记忆。

东关地处水乡,是古鉴湖脉系,所以周围河池密布。南北各有大池一个,分别号称南濠家池、北濠家池,两池边上被佛祖相上而各建上一寺,名为天华寺、澄心寺,使东关锦上添花,赢得一些名流文友慕名前来游赏。陆游有诗云:“移家只欲东关住,夜夜湖中看月升”。

东关是风水宝地,人杰地灵,历史上贤人佳士屡出。状元梁国治,剧作家湛澄,金石大师杜泽卿,晚清翰林何元泰,科学巨匠竺可桢。东关是个重镇,1842年道光皇侄奕经受令,想收复英军占领的定海、镇海、宁波,就曾扎营于东关。东关历史是部书,是一份文明记载,所有这些,怎不能使东关成为人们渴望追求和阅读。当年鲁迅先生逗留东关也好、欣赏五猖会也行, 岂只是一份情缘与爱好。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