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东山棋墅

丁加达


今年的3月22日,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我随几位友人再次上东山拜谒谢安墓、访千年“棋墅”古碑、看国庆寺新建的大雄宝殿……心中好不欣慰!

关于最近发现的那块古碑,4月6日《上虞日报》有仔细介绍,碑高106厘米,宽52厘米,厚12厘米,正面中部阴刻有“棋墅”两字,落款为“永平二年”。据明陈仁锡的《剡溪记》记载:“……惟殿后高岗,晋永平元年僧法兰书‘棋墅’二字,可珍……”

根据上述所见所闻,使人疑窦丛生。例如“永平二年”还是“永平元年”?“永平年号系何时?法兰何人?”“棋墅”何物?它与谢安有何渊源关系?《剡溪记》又所记何事?……

起初,我偶然翻到手头一本《高僧传简编》,其序言的开头竟有这么几句话:

“我国在东汉明帝永平七年(公元64年)派遣使者前往印度访求佛法,后来同印度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回到洛阳,开始翻译了一部分佛经,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上面先后两个年号,两个僧法兰,真令人费解。

查历史年代表,见西普惠帝司马衷的年号只有“永平元年”(公元 291年)。因为永平元年三月又改元为元康元年。所以“永平二年实际上为公元292年。因为当时乱世,信息阻滞,“天高皇帝远”,皇上频频改元,百姓不得而知,是世之常情。

又据《高僧传》、卷四记载:“于法兰,晋代僧,高阳(河北蠡县)人。少有异操,十五岁出家。性好山泉,……后闻江东山水剡县(今新昌、嵊州市)称奇,乃徐步东瓯,居于石城(今新昌城关)山足……有徒竺法兴,于法开……”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棋墅”两字应为公元292年(西晋惠帝元康二年)僧于法兰所书为是。

上面就石碑表面文字作些探讨,为更进一步“开掘”,那么,对石碑之古,石碑之奇,石碑之“恨”,还有探讨的余地。

先说古碑“古”。

请看几个历史年代:

公元285年,司马炎废魏,立西晋。

公元292年,东山出现“棋墅”碑。

公元311年,谢安祖父衡始迁东山。

公元317年,东晋建立,定都建康。

公元320年,谢安生于建康。

公元342年,谢安上东山隐居。

公元343年,谢灵运祖父谢玄生。

以上可见,谢安上东山以前,此碑早已存在,它距今已有1700多年之久了。而且“天下名山僧占多”。谢安上山前,不但东山寺已经存在,且全国闻名的支遁法师已经是东山寺的主持了。

再说古碑之“奇”。

什么叫“棋墅”?墅,农村郊野的草舍、草庐,指简单的房舍。“棋”,这里指围棋(当时象棋还没有出现)。“棋墅”,专门为奕棋而建的简易房舍,实属世所罕见。因为自古以来,诗文、琴棋书画向为文人墨客的风雅趣事。我们常听说有诗社、琴房、画室……,但从未听说有“棋墅”的称谓。由此可见,东山在西晋时期已经人气很旺,是藏龙棲凤之地了。

其次,即使“棋墅”不是仅此一处,但要为“棋墅”立碑恐怕未必有第二处,尤其是请当时高僧于法兰题写。而且所用正楷,是数十年前三国时期魏国钟繇才创造的。

所有这些,都是极不平凡的。不过,说古碑之“奇”,应该归结于东山之奇,而东山之奇又是有其客观原因的,陆游诗云:

“岂少名山宇宙间,人因地胜说东山。”东山不算是华夏名山,而古来人气很旺,查其原因有四:

一是“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原来这里的风景早已出名;二是东山在曹娥江边,而曹娥江有史以来是浙东一条重要交通线(古代以舟代车,以船代马);三是东山脚下的那块奇石——指石,它象巨大的磁石,吸引了无数过往行人,更不用说是文人墨客之流了;四是东山一带是传说中虞舜的出生地,曾是葛仙翁养身之处(从前这里叫葛仙乡),又是东汉青瓷文化的发源地……不远处的章镇,是东汉名人王充的故乡……

所以,大而言之,东山文化,根深叶茂。

再说古碑之“恨”。

苏东坡写得好: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东山历经兴衰,也是这样。

“棋墅”碑从公元292年的三世纪起,到四世纪谢安隐居期间,东山上常常是群贤毕至,高朋满座,可谓盛极一时,到那时,山上亭台楼阁,散落其间,错落有致。后来,又成为“唐诗之路“的发源地。到明末万历、崇祯年间,著名文学家陈仁锡(1579年至1631年)上东山时,还景物依旧。在他写的《剡溪记》一文里,除提及洗屐池、蔷薇洞、调马路、白云、明月二堂,东西眺亭外,还特别提到鲜为人知的太傅祠(三公祠)。今摘抄有关如下,以飨读者:

遥望僧房……登其楼,见楼右之巅有屋三楹,太傅祠也。文靖(谢安)中,康乐公(谢玄)左,袭康乐公(谢灵运)右,皆长髯,风吹须动。闻有百鸟图,以谷掷之,仅存其秕。又有嗣封公(灵运)浴图,赤身裸立,修须过腹,惜乎不见,惟殿后高岗……可珍。若“东眺”、“西眺”二碑隶字,不知何人所书,笔亦奇古……

陈仁锡是十六、十七世纪之交上东山的,到如今又是四百年过去了。“棋墅”古碑不知何时隐遁地下,到今天又重见天日,实该庆幸。同时也得感谢国庆寺郑师父爱护文物的美德。至于其他景点除国庆寺,东、西眺亭等,赖今日住持释明芳师姑大力重建外,其余的不知何日能恢复旧观,实遥遥无期。山上地狭,如不及早作个通盘规划,今后恐怕要种几棵蔷薇花,盘一个“蔷薇洞”将没有适当的位置,更谈不上白云堂、调马路、三公祠……“棋墅”古碑要是有灵性,作为时间最久的历史“见证”,能不戚戚于心吗?

2003年10月,上虞市举行了一次东山文化国际研讨会,由于全球谢氏宗亲会总会(台北)的号召,全国多数省份派代表共100多人来参加盛会,并上东山寻根谒祖。

2006年,上虞谢氏赴台访问团一行到台湾,同样拜谒台北谢家“三公祠”并受到台湾谢氏宗亲会的热烈欢迎。他们十分关心东山谢氏宗祠(三公祠)的修建,还有意愿为此而有所奉献,以便今后定期寻根谒祖,在他们送来的一本会刊上,还有谢长廷(2008年参加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的民进党候选人)的题辞……

2007年1月,来自北京、安徽、新昌等地的学者十多人上东山,竟一齐在谢安墓前下跪。他们对谢安东山如此冷落,都深感惋惜!

上虞东山,实在是备受海内外华人瞩目的地方!

一石激起千重浪,古碑有声胜无声。古碑的重现给人们带来多少疑问、多少思考、多少期盼,亲爱的读者,你说呢?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