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今 日 上 虞


张村老党员许玉泉坚持72年记载“农业档案”

一本小小笔记见证小村七十二年变迁




通讯员 张荣奎 魏斌

“1934年,是严重旱灾年。全年,晴天192天,多云46天,阴天28天,雨天99天,最高气温37.5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7摄氏度,农田几乎颗粒无收,像小甘溪自然村120余亩单季稻,只有一块田收获一罐稻子。由此,当时全村500多人口过着用掘柴根、挖野菜填肚子的悲惨生活。”这是许玉泉老人在第一页第一行记下的“农业档案”。

家住章镇镇张村村、80岁高龄、53年党龄的许玉泉老人,从1934年至今72年间,一直坚持把村里农业生产的大事,都一一地记录下来。至今,一本完好无损的“农业档案”笔记还躺在村门卫室一张写字台的抽屉里。翻看一本小小而厚厚的笔记,就像在浏览一部历史,注着“普通年”、“受灾年”、“丰收年”的字样,真实地记录张村72年来的变迁。

许老伯与农业有“缘”,从9岁那年开始,就详细记录本村“农业档案”。他在72年记录中,显示了三个大的转折:1934年至1963年的30年间,因无水利设施,“靠天田”种的是单季稻,全年粮食单产一直徘徊在一二百公斤,使得当时的村民填不饱肚子;1964年至1982年的18年间,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水利设施完备,变单季稻为连作稻,粮食产量有明显的增长,全年单产达到400公斤,解决了1300多位村民的吃饭问题;1983年至今年23年间,土地承包到户,农民生产积极性空间高涨,全年粮食单产超过2吨,结构调整合理,绿色经济喜人,副业收入跃增,比生产队人均收入翻了三番,村里高楼林立,“三线”纵横,生活过得充实美满。

令人更为出奇的是:许老伯在72年记录中还得到不少规律。他明确地告诉笔者:“我在这些年记录中,得出两条规律:一是,凡是肖鼠、马年,都是风调雨顺农业丰收年,即1936、1939、1954、1978、1984年;凡是肖狗、蛇、龙年,都是受旱、水、虫危害农业歉收年,即1934、1940、1956、1958、1970、1988年;其它7肖都是一般农业生产年……二是60甲子转的年份,年成好坏都是一个样,没有大的变化。但上述规律我也难以道出所以然,只成为一个迷。”“哦,原来还有这样规律,这本档案真有着历史价值。”在旁的一位村干部十分高兴地说。

“你这么大年纪,今后‘农业档案’还记不记了?”有村民问道。“只要村里有用,我当然要记下去,再说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哪怕我过世,也要叫儿子们继续记下去。”许老伯大声地回答。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