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今 日 上 虞


“新春第一招”,叩问如何应对?




记者 俞立青

刚下火车,湖南小伙刘诚就和老乡扎进了人头攒动的劳务市场,面对眼前纷繁的招工信息,他们决定分头行动。 刘诚两年前还在广州东莞一家灯具厂从事装配工作,今年回乡过年,听说江浙一带的工资待遇不错,他决定北上。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刘诚从人群中挤出来,疲倦和无奈写在他的脸上,“再找找吧。”追问中,刘诚承认,上虞的工作机会很多,而且也有适合他的工种,不过薪水与他心里所想的有差距,“比东莞那边还低。”说着,刘诚倒释然了,“江浙一带,年轻的技术熟练工特别缺,不怕找不到好工作。”

新春第一招,难!

对我市很多企业来说,像刘诚这样年轻而又有技术的外来务工者是极其受欢迎的,记者发现今年企业新春“第一招”出现了比以往更为明显的特征。从企业自身来说,他们的年轻技工缺口日益增大。为扩大生产做准备,天外天伞业早在去年开始“招兵买马”,条件是技术熟练工,结果才招到60多名工人,这与预期招300名的目标相差甚远。为了顺利开工,厂方一再降低要求,没有技术的年轻人也要。“就怕到时候技术学会了,人却不见了。”该企业负责招工的人员说。

从招工启事上还发现,企业需要的年轻女工数量大大超过男工,特别是从事伞、手套、袜等加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更是如此,但从招工实际情况看,前来应招的女工少之又少。

今年,我市不少企业已经按捺不住急切招人的心情,早在去年年末就派人到劳务输出地直接招工,效果似乎比目前的“守株待兔”明显,坐落在崧厦工业园的一些伞厂已经尝到了外出招工的甜头。

新春第一找:难!

一边是企业“用工荒”,但另一边却是外来务工者的“求工潮”。从现象分析,来上虞找工作的外来人员有以下几类:第一类是在老乡的带领下有备而来。如果条件符合,这类求工者会直接进入老乡所在的企业。第二类是将上虞作为找工的“中转站”,到此碰碰运气。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冲着更为优厚的待遇,到周边县市,比如萧山、余姚、慈溪等地找工作。第三类是有技术有经验的,他们在当地工作有一段时间,想找一份待遇更为丰厚的工作。第四类是年纪大的。他们一不懂技术,二手脚慢,三嫌工资低。有企业主反映,在招工人群中,第三、四类人员占了很大一块,关于“老多慢”问题,他们也“倒胃口”,可见这是目前供求不平衡的一大原因。

叩问“难”与“难”的融合

上虞作为一个制造业基地,五年后要成为更具竞争力、更具开发活力的全国经济强市,表达、理解和解读新春第一招就需要把握、回答和解决许多问题:我市企业“是”且“应当”怎样理性面对招工的问题?上虞人与外来务工者“是”且“应当”怎样相处融合?我们的城市经济“是”且“应当”如何发展,如何把握?“是”且“应当”怎样对待并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经济与社会的关系?上虞与周边城市的关系?上虞现代与传统、未来的关系?基于那么多的问号,已经有不少有识之世指出,招工难的问题在本质上就是体现一种能恰当地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己、现代与传统、未来之间关系的道德智慧。道德智慧是一种能够有效解决和协调各种实际关系问题的发展智慧。

和谐是生存之道,如果站在“招工”与“找工”方各自的立场,那是无法得到协调的,只有双方学会“融和”,才是解决之道。从用工具体意义上来说,上虞经济不断壮大,企业创新突破,提高工资水平和改善就业环境,给予外来务工者该有的“一视同仁”所赋予的参加保险、加入工会等权益保护要素,同时政府将公共职介机构延伸到街道、乡村,极力解决好外来务工者的子女读书问题。相信给予他们更多的承诺和行动,上虞这个制造业基地定能吸引更多外来务工者融入其中。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