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今 日 上 虞


加速创新 提升发展

———我市“企业创新服务年”活动回眸



记者 陈胜龙

回眸刚刚过去的2006年,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的“企业创新服务年”活动,已经成为我市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完成的总抓手和总载体。通过“企业创新服务年”活动的深入开展,有效提升了政府服务经济的内涵,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全市上下振奋精神、共谋发展的氛围进一步形成,“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进一步确立,安全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和谐发展的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特别是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确立。市委书记杨文孝在去年底调研全市重点企业发展情况时,对上虞企业家在“企业创新服务年”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业、创新激情给予充分肯定,并勉励他们今后要为我市推进新跨越、迈向现代化多作贡献。

精选载体 破解难题

为确保“企业创新服务年”活动顺利开展,我市专门成立了创新发展、集约发展、循环发展、外向发展、安全发展、服务发展等六大专题组,并组建了市“企业创新服务年”活动办公室,共同行使对整项活动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督查。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全市上下的关注点高度集中到“自主创新、提升发展”这一主题上来。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叶时金赴“两区”调研扩容提升等情况,专题调研全市标准厂房建设招商进展,为企业营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其他市级领导也纷纷赴各地排忧解难,推动了活动的深入开展,形成政、企、民三级联动,共谋创新发展的良好局面。

活动中,各级各部门以服务为第一抓手,围绕企业在创新发展中的难点,精选载体,破解难题。服务发展组召开各类解难会议28次,解决企业难题90个,深受企业好评。集约发展组先后组织举行了专用风机、昊龙电气、三叶食品、晨辉婴宝等项目的竣工典礼,大大激发了企业的投入热情。到去年11月底,全市完成在建项目77项,完成投资70.6亿元。创新发展组为促进广大企业科技投入的信心,专门出台了《上虞市科技合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上虞市高新技术企业、专利示范企业认定暂行办法》等配套奖励政策;循环发展组积极开展“质量服务月”活动,鼓励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全市共新增注册商标100余只,建立品牌基地1个,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只,推荐中国驰名商标3只;推荐上报中国名牌产品10只,国家免检产品3只;外向发展组面对外资准入门槛提高和要素制约的新形势,合力谋划,全力服务,有力地推动了利用外资工作的有序展开。去年,全市新批外资项目28只,增资29只,总投资5.5亿美元;合同外资3.44亿美元,实到外资实现连续四年超亿美元;安全发展组着力为全市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安全有序的外部环境,先后组织数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帮助企业针对事故隐患扎实抓好整改落实。特别是在化工园区开展了41家企业的清洁生产试点,确保了化工园区“摘帽”工作的顺利完成。

活动期间,市“企业创新服务年”活动办公室切实履行自身职责,牵头协调有关企业反映比较突出的典型个案,多次赴基层企业,会同相关部门、乡镇(街道),现场协调解决企业融资、土地、设施配套等方面的难题,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发展信心。

构建平台 激励创新

在“企业创新服务年”活动中,我市各级各部门单位围绕主题,突出企业主体,创建平台,激励创新。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从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企业持续增长力、扶持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支持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等方面明确了对企业的相关激励政策,相继出台了科技、发改、经贸、财政等10个部门配套实施细则,进一步提升广大企业实施自主创新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不断完善创新软环境平台,专门推出了重大工业项目联席会议制度,为龙盛、昶和等第一批省级重点项目报批进行专题协调,为卧龙、闰土等13家企业协调解决了项目实施中碰到的具体问题。市便民中心推行一体运行服务,畅通一窗受理、一口收费、集中踏勘、联合审批、过程跟踪、集中验收的全程服务和快速通道。市工商局推出“一柜通”服务,简便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市财政局调整金融信贷工作考核奖励办法,激励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促成市内7家金融机构与19家企业签订了14.43亿元的贷款授信协议。市国土局积极在向上争取戴帽土地指标、盘活利用存量土地、提升审批服务效率等方面下功夫,确保土地供应向优质工业项目倾斜,使市级50只重点工业项目4312.3亩用地全部予以保障。

市级有关部门充分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开展了一系列面向中小企业为主的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以’2006上虞科技节为主要载体,不断推进“产学研”合作,切实抓好创新源头建设。在这次科技节上,我市200多家企业与清华、复旦、浙大、上海交大等44所高校、科研院所达成科技合作意向340多项。确立科学人才观的理念,把人才引进、开发、培养和利用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鼓励和发挥人才在自主创新中第一资源的作用,努力搭建人才保障平台。出台了《上虞市“十一五”人才规划》等政策措施,设立了人才工作专项基金,建立了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对高层次人才引进设立“一站式”服务专窗,并在家属就业、子女就学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帮助和服务。全市去年引进各类技能人才3650名。

点燃激情 勇于创新

通过“企业创新服务年”活动的深入开展,我市广大企业创新发展的主体意识不断加强,创新发展的潜在因素被有效激活。广大企业家加强创新投入、完善技术改造的信心更加坚定,不少企业舍得花本钱创办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舍得花大钱购置先进的仪器和设备,舍得花大钱引进各类人才,不断增强自身的持续创新能力。如龙盛集团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搭建平台;皇马集团参加“生态型纺织助剂”、“聚乙二醇单丙醚”等产品的国家标准制订,组建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界面活性剂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阳光集团不断增加在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上的投入,每年投入资金占销售收入的5%以上,建立了全国照明行业首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阳光照明电器研究开发中心;卧龙集团坚持走人才兴业之路,舍得花重金引进人才,仅2006年就引进各类中高级专业人才59人,高校毕业生65人。

依托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我市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2006年,全市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建立省级技术研发中心1个、绍兴市技术研发中心5个,申请各类专利900余件,授权330件。同时,我市工业经济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许多企业由以往注重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围绕增加品种、优化质量、提高效益、扩大出口的调整目标,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新工艺、新设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型、升级型、高速型技改成为我市诸多企业在寻求发展中新的选择,着重发展三个层面产业:一是知识和资金密集产业为主导的新型产业,重点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二是加工产业为主导的整合升级产业,重点发展电光源和汽车配件两大产业;三是发展提升型产业,通过产业循环和创建绿色企业,切实抓好化工行业提升的破题文章。

尤为可喜的是,通过各项服务机制的进一步深化和一系列热点问题的落实解决,企业发展信心指数明显回升,政企互动、携手共谋发展的主题更加突出,一举扭转了去年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增长趋缓的态势,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