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江 边 短 论  


“滴水精神”的新实践

◎榆影


据《上虞日报》报道,东关街道马山村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慈善基金。这种以“滴水精神”的传递,让村民直接感受到温暖的方式,令人欣喜。

近几年,“慈善基金”这个名词出现率极高,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各种以慈善捐助的基金纷纷成立,目的就是让社会上更多有困难的人得到帮助。良好的初衷是值得肯定和鼓掌的,然而不少慈善基金运作到现在,出现了如受助手续烦琐、复杂,真正有难的群众无法求得帮助等问题。或许中间有这或那的原因,但笔者认为像马山村这种可以直接又迅速地让村困难户感受到温暖的慈善方式应该得到肯定和推广。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简单而又有深远的意义。如果将其延伸到各个层面,最后落实到以人为单位,那么就可以理解为“一人有难,多人支援”,所以村级慈善基金的创立就是“人支援人”最为形象的诠释。在城市,单位、团体等形式的存在,可能会衍生出远比农村多得多的慈善基金,然而在农村,他们接受帮助的形式往往比较单一或是间接的。所以村级慈善基金的到来正好简化了手续,通过仁爱之士和村民的捐赠,以村干部调查和走访的形式,了解更多村民的情况,准确无误地提供受助者的名单,既着实解决了村里困难户的难处,也让基金得到了方便有效的使用。

有学者认为,我们的慈善事业要步入良性循环,非常需要扶持民间慈善组织,将慈善社会化。据笔者所知,类似马山村的自发组建,以帮助真正困难群众的村级基金已经在全市不少村创立,但这里也有更多人期待,要为村级基金制定完善的相关保护措施。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