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国 际 国 内


在觉醒与困惑之间

———透视加息背景下的百姓理财观念


 

9月14日,在距离前次加息仅仅24天后,央行再次宣布加息。这是今年以来的第五次加息,也是近年来较为罕见的间隔时间最短的一次加息。但即便如此,市场分析人士的共识是,伴随本轮股市行情启动的储蓄存款分流趋势一时不会改变。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丁纯博士等经济专业人士分析指出,这种“一时不会改变”的储蓄分流,一方面反映了我国百姓理财意识正在觉醒,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百姓理财还存在不少困惑。“老百姓有寻求财富合法增值的权利,但是,总体而言,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在积极开辟理财渠道、引导百姓‘有效理财’等方面没有尽到应尽的社会责任。”丁纯说。

物价涨、利率低……

百姓存款遭遇“保值难”

9月11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最新一期CPI数据: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6.5%;1月份到8月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9%。

在上海一家财经媒体工作的徐佑分析说,即便加息,实际利率依然为负值,“对于把钱存在银行里的人来说,这是不合算的。”

徐佑分析说,今年以来,CPI似乎在同利率进行着一场“龟兔赛跑”,但感觉CPI的步伐总是要快一些。特别是今年六七月份以来,房价、米价、肉价、菜价和豆制品价格都经历了一轮上涨。不少城市居民顿时平添“居之不易”的生活感受。“在物价涨得比利率快的情况下,如果把钱存在银行,虽然没有风险,但是相对于物价上涨,存款的实际价值是在缩水的。”

而那些“人在城市、心在农村”的农民工兄弟,更体会到物价上涨的压力。“我们老家的猪肉都涨到13元一斤了。而一年前不过7元多点。涨了这么多,家里人现在都舍不得吃肉!”来自安徽桐城农村的张琼芳无奈地对记者说。在上海当保姆的张琼芳告诉记者,自己以前都把每个月的工钱存进银行,最近在东家的介绍下,也把存在银行里的钱取出来买了点基金。

不保值,就缩水。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次储蓄存款分流,固然有股市的“赚钱效应”影响,但更多的推动力还是源于“物价涨、利率低”导致居民储蓄存款出现保值“困境”。

买股票、买基金……

百姓理财凸显“一窝蜂”

在储蓄存款分流愈演愈烈的同时,沪深股指连创新高,基金销售异常火爆。取存款,买股票,买基金……在这个由储户向股民、基民的身份转换中,百姓理财凸显“一窝蜂”现象,财富效应不断夸大,“羊群”效应十分明显。

今年以来,基金销售热一浪盖过一浪,基民队伍不断壮大。刚刚过去的8月份无疑又是一个火热的“基金月”。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公布的数据,8月22日,新增基金开户数为121696户;8月23日,新增基金开户数一下子突破20万户,达到了215500户;而到了8月28日,新增基金开户数竟然达到了443741户。其增长幅度已经突破了100%。

相对应的基金销售业绩是,8月13日发行的中邮核心成长基金吸引了近600亿元申购资金的追捧;8月15日限量100亿的华安策略优选基金集中申购首日即告售罄,当天的集中申购金额已超过700亿元。据统计,把刚发的新基金和拆分的老基金加在一起,仅8月份,基金新增资金就接近2000亿元。

“现在的基金销售,拦也拦不住。客户一边排队取钱,转过身就排队买基金去了。”交行上海分行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华富基金的一位市场销售人员则表示,现在不少基金都是限量发售。“要是不限量,真不敢想像会一下子发出多大规模来。”他说。无论从基金销售情况,还是从基金开户情况,都可窥见当前基金火热的程度。

基金火热的背面,则是股市的火热。不过,华西证券上海总部注册分析师陈群分析,在5月30日股市暴跌前,百姓理财的“主战场”是买股票,因此也形成一段声势浩大的“散户主导市场走势”的行情。“那一段时间,散户的力量真是很猛啊,什么便宜买什么,买到什么都赚钱,交易十分频繁,根本不在乎风险,整个市场也鸡犬升天。”陈群说。

5月30日的暴跌,让不少股民意识到市场风险的巨大,也让不少后来者意识到风险的可怕。于是,很多散户转而投向基金,基金又开始火热起来。而就在5月底到7月中旬的股市难得的低迷中,不少资金转向楼市,直接推动了房地产市场在平稳运行了一段时间后的“突然发作”,创出楼价新高。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丁纯分析认为,就居民个体而言,其合法追求财富保值增值的理财行为是十分理性的;但就群体而言,又是十分不理性的。股票火热炒股票,基金火热炒基金……就像“一窝蜂”,其中蕴藏的市场风险是巨大的。

广开投资渠道倡导“有效理财”,

金融机构不能“见利忘义”

百姓理财意识的觉醒,是经济社会进步的表现之一。因此,“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责怪这种合法追求财富的行为呢?归根到底,一方面,还是我国老百姓目前能够进入的投资理财渠道有限;另一方面,不少金融机构缺乏社会责任,没有担当起对老百姓进行理财教育、风险教育的义务。”丁纯说。
曾几何时,人们对国民财富以储蓄存款形式过于集中于银行的状况而忧心忡忡,并谓为“笼中虎”,必欲驱之“出笼”而后快。但是,由于百姓理财意识的缺乏,理财渠道的狭窄,老百姓只能把生活中多余的钱,一点一滴地存入银行。“在低利率,甚至是负利率时代,这是最不经济的做法,贬损的不仅是百姓的个人财富,更是整个国家的经济效率。”丁纯说。

当前,在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下,储蓄分流的趋势难以缓解,流动性过剩的局面仍将延续,老百姓的理财需求和愿望将更加迫切。资金如水,善治水者导之。专家认为,当务之急,是顺应老百姓的理财需求,广开投资理财渠道,让老百姓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宽的渠道去合法追求财富的保值增值。

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强对老百姓的投资理财教育。丁纯认为,投资理财教育,既包括投资理财的知识教育,更包括风险教育,倡导老百姓合理规避风险,进行“有效理财”。“所谓‘有效理财’,就是在保值的前提下理财,而不是倾囊而出地‘什么火热炒什么’。”他说。

此外,金融机构尤其不能“见利忘义”。当前,的确有一些金融机构,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或者鼓动老百姓贷款炒股炒楼,或者向没有风险承受能力的人们推广具有较强风险性的理财产品,或者虚夸理财收益、隐瞒理财风险……凡此“见利忘义”行为,不仅损害百姓理财利益,最终也会损害金融机构自身。

专家提醒,即便在负利率的情况下,对于一个家庭而言,适当的银行存款仍是投资理财组合中必不可少的配置。毕竟,在我国,银行储蓄存款仍是所有理财方式中最安全、流动性最好的选择。

 (新华社上海9月18日电)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