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白 马 湖 畔


《雷雨》春晖首演

揭开百年名校的文化神话


刘金平


朝霞下,那于纤尘不染中传来的朗朗书声,是一种美;夜露中,“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是一种美。青山绿水间,处处是百年名校“一致的真,一致的美”。在这样一所集天地之灵秀,人文之景观的百年名校,《雷雨》被搬上舞台,成为首演史实,是水到渠成,很自然的事。

春晖中学,这所从1908年陈春澜先生创办的春晖学堂的基础上延续发展而来的百年历史名校,曾经云集了一大批名师硕彦,夏丏尊、朱自清、丰子恺、朱光潜、匡互生、范寿康、王任叔(巴人)、杨贤江、张孟闻等,都在这里留下了回忆和思索。蔡元培、何香凝、叶圣陶、张大千、刘大白、张闻天、胡愈之、柳亚子、李叔同、黄炎培、陈望道等曾应邀前来考察和讲学。早期春晖,名流荟萃,大家齐聚,一时十分活跃。其先进的教育思想,浓厚的文化氛围,鲜活的艺术创造,创造了一个教育时代和文化神话的范本,也给后人留下了无价的人文宝藏。

春晖是思想与智慧的发源地,也是文化与艺术的朝圣地。从一开始,它就有着民主、自由、包容的教学环境。经亨颐先生在办学初期就提出的“与时俱进”的校训,与他的“人格教育”一样传承至今;丰子恺的漫画发轫于这里,《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开创了我国漫画的先河;朱光潜的美学处女作《无言的美》最早见于《春晖》半月刊;夏丏尊在春晖平屋翻译的意大利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是第一本中文译本,春晖成为“爱的教育”的发祥地;《共产党宣言》首译本出现在春晖早期图书馆,被列为学生课余阅读书目……

“天然图画,点写不尽,音歌啸傲,山谷共鸣”。在这个浸润着众多大师先哲文化馨香、崇尚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学校,学生很自然地形成了各种艺术团体。演剧从最初的一种课外活动,渐渐成为学校的游艺传统,每学期必举行一次全校的游艺会,其中一次就是每年12月2日的校庆纪念晚会,从1928年起,演出节目主要是话剧,由学生自已排演。除了国外的名剧,国内作家创作的话剧是春晖师生的兴趣所在,爱国、进步、奋斗成为选剧的主题,曾演出过《娜拉》、《少奶奶的扇子》、《北京人》、《名优之死》、《春闺梦》等。

春晖校园的戏剧艺术活动开展得如此蓬勃,曹禺先生的《雷雨》一问世很自然地就被学生发现,选取,排演,并于1934年12月2日的校庆晚会上,也就是距今73年前的那一个晚上,在春晖中学大礼堂里成功地进行了处女演。这场演出比先前一直认定的国外首演——1935年4月27日至29日中国留日学生在东京神田一桥讲堂举行的公演要早4个多月,比国内首演——1935年8月天津市立师范学校孤松剧团在学校大礼堂举行的公演要早8个多月。

中国话剧历史与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曹禺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黄会林认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话剧发展如日中天,《雷雨》发表后近一年的时间在中国没有演出过,这不可思议。如今,春晖中学首演《雷雨》的史实得以证实,这是春晖的光荣,也是中国百年话剧的荣耀。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