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白 马 湖 畔


蒲公英飘临虞城喜读书

———我市破解流动儿童少年就学难题纪实

记者 万均


丹桂飘香,秋阳和煦。

在数千名来虞创业的外来务工者及其子女眼中,今秋虞城的阳光分外温暖:

◎金秋9月,市教体局修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儿童少年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

◎新学年9月开学,5873名流动少儿顺利进入各校就读,总人数一举创下历史新高

◎近日,投资2000万元的盖北镇小易地新建一期工程进展顺利,两幢教学楼、一幢综合楼俱已结顶;同时,原完小部分闲置校舍改造成民工子弟学校的愿景可望早日达成

……

蒲公英飘临虞城喜读书

———我市破解流动儿童少年就学难题纪实

记者 万均


    一视同仁

教体系统形成共识并努力创设条件,确保每一位流动少儿在虞顺利入学有书读。

改革开放的春风,劲吹广袤的田野。新风扑面,广大农民朋友不断更新发展理念,纷纷洗脚上田,从事多种经营。其间,许多有头脑的农民兄弟放远眼光,顺应各地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前推的时机,毅然打点行囊,闯进较发达的大中城市探寻创业新空间。待他们安稳下来以后,不约而同地将留守在家的子女携带到“第二故乡”,希翼能得到较好的教育和发展的契机。于是,各地大街小巷便出现了游走于城市夹缝中的特殊一族——流动儿童少年。

外面的世界确实很精彩。流动少儿们在“精彩的世界”喜读书。开了眼界的外出打工农民身感同受,群起仿效,流动少儿的队伍日见壮大。在盖北镇小副校长谢金土的记忆中:学校2001年才第一次很新奇地接收了两名云南籍的民工子女,并视作“重点保护对象”。弹指一挥间,到今年9月,学校接收符合入学条件的流动少儿已突破290名。据教体局对近四年间流动少儿入学统计:2004至2007学年开学,全市各校接收符合义务教育的外地流动少儿人数分别为:1221人,3049人,4100人,5873人。三年间,共增加了4652人。

面对蜂涌而至的流动少儿入虞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研讨现状和对策。2005年9月,市府办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市教体局多次组织人员深入调研,并形成共识:发展经济,教育先行。要深入贯彻《义务教育法》,按照“一视同仁”的原则,确保流动少儿有书读。市教体局局长宣霞金多次强调,要创设条件,保障流动少儿受教育权利,使他们身心健康有保证、安身立命有本领、未来发展有选择、一生幸福有准备。各乡镇(街道)多措并举,大胆探索流动少儿工作新载体、新途径,力争使他们在虞有书读。

为了规范流动少儿入学管理,我市按照省、绍兴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市实际作出规定:凡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虞与当地用工单位签订一年及以上劳动合同,或在当地经商并取得工商执照,已取得暂住证并暂住一年及以上;其父母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并持有当年度《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均可向暂住地指定的学校提出接受义务教育的就学申请;各校建立流动少儿就学资料档案,把外来学生义教卡、学籍卡、小学毕业生登记表或成绩报告单和必要的复印件等进行规范存档;各校在教育管理、评优奖励、入团入队、校内外活动等诸多方面做到与本地生同等待遇;对个别经济困难的外来务工人员,其子女入学适当减免部分费用。系列举措的出台,使广大流动少儿在虞顺利入学,健康成长。

市教体局超前思考,面对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提速发展、外地人员加速集聚的新态势,与盖北镇党委、政府商议,毅然决定实施盖北镇小易地新建工程,同时将原完小部分闲置校舍改造成民工子弟学校。许多外地民工闻讯后喜不自胜:子女能安心就学,我们更放心了,在厂工作的积极性也更高了。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