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白 马 湖 畔


乡贤武术之缘

屠仲道


武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民族传统文化在武技一道的体现。中华武术集儒、道、释、医、兵诸家之精华,构成了一个应顺天理、自然和谐、博大精深的武学体系,是民族文化丰厚的积淀和智慧的结晶。翻开层层厚重的武术文化史册,寻根中华武学的本原,我们欣喜地发现,在国之瑰宝的武术中,无不传承着上虞古代乡贤的血脉,无不浸润着上虞古代乡贤的智慧。无不散发着虞舜母土文化的气息。

古典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道家魏伯阳、医家养生学家嵇康的绝妙经纶,不但是中华武学发展的源头活水,而且是中华武学体系的至尊宝典。我们真为先贤们对中华武术作出的杰出贡献感到由衷的欣慰和自豪。

王充《论衡》的“天人合一”观,是武学本原的核心,是武术的理念之根。王充这位大儒家,以“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的科学态度,既尊儒,又一反儒家的“天人感应”学说,以“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科学观和人生观,独树“夫人者,体也,与地同”的宏论,明理天是自然之天、无为之天,天地合气,产生万物,更以“天地合气之自然也”的“元气”一无论,发展了儒家的宇宙生成学说。《论衡》以唯物主义的新视角,定论以“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的“气释太极”学说,改变了儒家的太极原始终极状态说。中华武术就是秉承“天人合一”的哲理,把人身比作小宇宙,把宇宙比作大人身,奠定了武学与自然和谐融为一体的理论基础。

纵贯中华武术各大拳派的形成和发展史,见证了自达摩创少林拳,宋岳穆王集二经之体义,编形意拳,后又有张三丰,取河洛之理、太极图之形,求中和之气,造太极拳,无不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即使在各拳种的基本桩法中,也可见其一斑。如形意拳的“三才”(天地人),亦称“三体式”桩法;太极拳的“无极桩”、“混元桩”;少林马步桩、八卦活步桩,等等,均授法于无极而终,以静而炼,提挈天地,把握阴阳,独立守神,肌肉若一,以天地之象,修炼人身阴阳,处处以“天人合一”而遵之循之。

东汉道家魏伯阳,是又一位奠基中华武学体系的乡贤。魏伯阳将周易体系、黄老思想和炉火三家合为一体,著《周易参同契》。而世人对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只知其外丹化学鼻祖的彰显和易理数学模型二进制的象数学在电脑中的运用。而魏伯阳以周易体系用作认识论和“天人合一”宇宙生成论的同时,以炉火比喻人身实验室的实验报告,即以外丹形式比喻内丹修炼,以同构形式,类比人体自生修炼的实践来描述自己体验到的境界的理论和方法,却知之甚少。对魏伯阳《周易参同契》“系统地以易理卦象阐释养生修真之法,在中国养生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其研究方法对太极拳理论体系的形成,特别是太极拳易理思想的发挥起到了重要的借鉴推动作用”(《中国太极拳辞典》326页),更鲜为乡民所知。

古代中国人对生命的渴求体现在“修真”和“医药”两个方面。《黄帝内经》重从医药的角度,把“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凸显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医学养生观。而魏伯阳研究和实验的是“务在顺理、宣耀精神”的自身“修真”观,竭力反对寻求仙山、炼五金八石服食外丹等一切旁门小道,而追求和实践的是以自己躯体为实验室,通过观察自己身体机能如何工作,摸索出一套用意念信息、能量去调节和控制自身机能的办法,反璞归真、守静致笃,使全部身心回到自然状态,进入修炼境界之中,获得心灵的净化、精神的沐浴、智慧的开发、体力的恢复和疾病的消减,实现长生久视。

魏伯阳倾其毕生的心血,从事人体自我探索与理论总结,据说他活到了百岁高寿。他的长寿实践诠释了内丹修炼的养身价值。他以人体潜能的发掘,解读了人体特异功能在武术技击中体用的奥秘。
乡贤王充“天人合一”的“元气”说,魏伯阳的“性命双修”、“神气并重”说和“内丹修炼”法以及嵇康的养生学说等,不但为养生指明了一条实践之路,而且也为武术特异人体潜能的开发开辟了一条必由之路。

具有独特民族个性和气质的中华武术,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与上虞乡贤结下了不解之缘。乡贤的“养性之理、修行之法、修炼之方、长生之道”,将伴随着人类求生求寿求发展这个永恒主题,永葆活力,留芳百世。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