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白 马 湖 畔


李白心中的东山

———读《历代名人咏东山》

竺岳兵


由徐景荣先生主编、上虞东山文化研究中心编著的《历代名人咏东山》,选录自东晋以来至清末的135篇诗文,其中收李白诗15篇,占这本书诗篇总数的11%。而我知道,在李白现存的诗中,说到东山、谢安的,还有很多,约占他称颂鲁仲连、诸葛武侯等历史人物总和的一半。李白曾三入越中(见拙著《唐诗之路唐代诗人行迹考》),每次都曾登东山,充分说明他对东山的仰慕之情。

是什么力量吸引着李白如此钟情东山呢?《历代名人咏东山》收录的诗,大致可以找到答案。从《送友人寻越中山水》中的“早晚向天台”句看,似是诗人第一次入越前写的诗。而“偏宜谢客才”等诗句,则反映了李白这时心中的东山,是敬崇谢灵运的才气和生平遭际。《题元丹丘山居》、《送梁四归东平》、《送侄良携二妓赴会稽,戏有此赠》等诗,作为第二次上东山前后写的诗则是欣慕谢安寓居东山、不顾朝廷屡次召辟他出山而日与友人游山玩水,咏诗饮酒,过着风流文雅、非常惬意的优悠生活。

李白第三次上东山前后,被《历代名人咏东山》收录的有《梦游天姥吟留别》、《书情题蔡舍人雄》、《忆东山二首》、《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示金陵子(一作金陵子词)》、《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四首》等诗。在这几首诗中,最能反映出李白心中的东山,是对谢安“心念国家、伸屈自如”的人生态度的仰慕和追缅。其中,最可道者是《梦游天姥吟留别》和《书情题蔡舍人雄》。

李白一生怀有济苍生、立功业的理想,但却始终不得实现,直到天宝元年四十二岁时,才被征召入京供奉翰林。《书情题蔡舍人雄》作于天宝十二载(753),也就是在“安史之乱”前一年多时作的诗。上年(752)被唐玄宗“赐金还山”的他,为了解安禄山反情而北上幽燕。在目睹安禄山反情后南回梁苑、宣城,《书情题蔡舍人雄》就是在这次南回途中作。这首五言古诗凡四十八句二百四十字,依照传统的分法,前廿六句为第一部分,后廿二句为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写自奉诏入京到遭馋被逐后的经历与心迹。这一部分先以六个诗句从东晋名臣谢安的事迹引入,接写谢安不久即为了百姓起而从政,并在“谈笑”之间使百姓得到安宁。“尝高谢太傅,携妓东山门。梦舞醉碧云,吴歌断清猿。暂因苍生起,谈笑安黎元。”这六个诗句全由开篇的“尝高”两字统起,一个“高”字,即推崇敬佩,鲜明地表现出诗人对谢安能隐能仕的敬崇之情。以下“吾亦爱此人”一句,与篇首“尝高”两字呼应,结住了对谢安的称颂,引出以下自己奉诏入京、忠心报国反被逐出京的经历。

李白对现实抗争所取得的一种不得已的形式,其思想情感的内蕴确实是相当丰富而深厚的;简言之,谢安的报国精神始终统率着全诗。就是说,谢灵运的人生遭际、谢安的“心念国家、伸屈自如、风流文雅、镇定自若”,在李白心中构筑起了一座高大的东山。谢安文化的特质就是东山文化的特质。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