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白 马 湖 畔


回顾高考三十年(1)

俞列唯


卷首语

三十年前,一次不同寻常的考试,开始改变这个国家无数人的命运。在这30年中,高考曾是许多人改变命运的惟一出路,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考本身也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改革———从80年代的恢复与调整到90年代的学费与招生人数的双重上涨直至本世纪初实行以人为本开放式教育的变革。高考制度的每一次重大改革都标志着中国教育理念的转变,因此可以预见,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高考依然是中国教育的指挥棒和风向标。高考,争议着、继续着、改变着……

1977年:改变命运的开始

“如果说高考给了我什么,我想说的是它给了我一次选择的机会,给了我一段难忘的经历,使我多学到不少东西,进而为社会多做一些事情。”日前,当市卫生局局长朱国华与记者谈起当年他参加高考的感想时,他这样说。和其他数千名学子一样,朱国华是在1977年高考中脱颖而出进入浙江师范大学数学系的。

在朱国华的记忆中,30年前的高考为自己走哪条人生道路指出了一个明确的方向,而围绕这次高考发生的一些事情,好似一颗颗螺丝钉,把那些经历牢牢钉在记忆深处。

那年冬天高考之前,县里各区组织了一次初试。“由于是恢复高考以来的第一次考试,初试的时候人非常多,考场内外人山人海,毕业十多年的老高中生也来参加考试。正因为这样,当时大学的同班同学,年龄相差很大。初试淘汰三分之二的学生。我通过了。最后高考,全县只考上四十多人。我所在的崧厦片算是考得好的,大概也只考上6个人。”朱国华说,“当时,我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考完照样干农活,没想到顺利地拿到录取通知书。等到读了大学,回来参加工作,我才意识到,高考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

1977年高考,它不仅仅点燃了参加那场考试的全国570万考生的信心与希望,更直接改变了许多普通农家子弟的命运。而就是这个英明决策,为国家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城市中的教育转型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有的家长是在孩子上幼儿园时就给他们制定了完美的求学路线图。“上不了一流的小学就不可能上一流的中学更妄谈一流的大学,要是上不了一流的大学,那将来如何获得一份好工作?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啊!”一位正在忙着给她3岁的孩子报艺术班的家长如是说。
九十年代之前,国家调动一切资源安排全部大学毕业生,大学毕业生可直接进入国家事业编制享受国家福利。如此美好的前景激励着家长、孩子争相投入几近惨烈的高考竞赛中。九十年代后期,读书与工作之间的必然链接断裂。

实际上,高等教育制度在经历了数次重大改革之后,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接受高等教育也自然成为一种投资,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是否进行教育投资必须对教育回报进行理性地分析。大学生包分配制度的结束,高校的扩招,一方面降低了许多家庭高考的风险,另一方面使得整个社会的健全发展成为了一种可能。一个健全的社会必然需要一种“多元秩序”——民主、市场、知识等等共同治理社会。民主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择机制,候选人依靠道德声望脱颖而出而知识水准倒不怎么紧要。在市场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企业家精神,这种精神是由实践产生出来的而不是教育可以传授的。可见,知识依然可以改变命运,但高考却不只是获得知识的惟一途径。如果有一天,很多高中毕业生能正视自己的未来,自由地选择上大学,或者选择去经商创业、去从事社会服务、去企业做技工学徒,那么我们的高等教育才有可能回归其正常状态。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