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白 马 湖 畔


探视流动的文化(4)

——寻访大运河在上虞的足迹

刘金平


浙东运河是一条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浙东运河还承载着重要的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宋代(包括北宋和南宋)的对日、对朝和对南洋诸国的贸易和文化与佛教交流,极大比例就循此路往来。有史记载:“崇宁(1102-1106)中,高丽自明州海道入贡,偶乘风,自江路至豫章。”“政和七年(1117)郡人楼异除知随州,陛辞,建议于明置高丽司曰来远局,创二巨航、百画舫,以应办三韩岁使……创高丽使行馆。”等等。可见,在北宋中朝关系特别密切的时代,每年都有高丽使者前来进贡,而且差不多都是从浙东运河入境,然后再经杭州北上的水系到达都城汴梁。与此相应,宋代政府派员出使韩国,走的大多也是这条水路。史载“任宗尧……大观(1106-1110)末,从尚书王宁、中书舍人张邦昌使高丽……至四明则放洋而去。”潘教授也指出,由于当时高丽与金通好,南宋政府与其中断关系一段时间又恢复外交后,浙东运河更成为南宋与朝鲜、日本继续保持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惟一通道。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这是唐朝诗人李白《忆东山二首》中的一篇。东山,曾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之地,无数唐代诗人慕名谢安、谢灵运和谢眺而来,写出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上虞不单单是唐诗之路中的重要驿站,更是浙东唐诗之路的源头。浙东唐诗之路始于钱塘江边的西兴渡口,然后沿浙东运河从绍兴镜湖、曹娥江、剡溪至天台石梁登天台山,这是盛唐时期文人墨客旅游的一条古道。据不完全统计,徜徉于浙东唐诗之路的诗人至少有400位。

其实,浙东运河在对外文化上的交流还可以追溯到隋唐。上虞的“峰山道场”,因其享尽地理之利,借水路交通之便,而与佛有缘,佛迹厚重。峰山在当年会稽东岳之西,是明州(现宁波)至越州的水陆中转码头。明州至越州水路有百官渡口,接近峰山。明州经驿亭驿站可直达百官渡口而至峰山。唐贞元廿年(公元804年),最澄和尚随遣唐使入唐求法。学得天台宗后,又乘舟经浙东运河抵达曹娥江,即峰山,学得密宗佛法。最澄带走了102部(115卷)密宗经书和道具、法器,从而令自己在中国取经之行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