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白 马 湖 畔


走进“峰山道场”(4)

◎周易



果由因生,事待理成;所造之因,必有所结之果;所结之果,亦必有所造之因。人生的因果,有善恶两面,种善因获乐果,种恶因获苦果。该是受佛教这种因缘报果思想的驱使,为还愿,为解思念之苦。数年后,最澄法师重回峰山。然而,终究是物在人离,一股莫名的沧桑之情在心中油然升起。见不到顺晓大师,最澄的心情自是沉郁寡欢。让什么来表达自己对大师的忆念呢?用什么来表达对这块曾经造化自己的佛地的感念呢?此刻他心中萌生了一个开山凿佛的念头,于是鸠工觅材,历经风雨,在峰山上凿就佛胸像。

佛胸像,仍然是“峰山道场”众多长满了历史的苍苔和敲戳着文化印痕的构筑中,最令人缱绻、最使人感慨以至块垒于胸久难释怀的所在。

去“峰山道场”拜谒,拾级而上,在峰山山顶东侧崖壁上便能看到这尊佛胸像。佛胸像依山开凿,通高3.4米,其中头高2.3米,周长6.1米,肩宽3.3米。发髫高踞,宽额广颐,身着圆领通肩袈裟,法相庄严,透着一种王者之气。修长的秀目微微俯视,恰与礼佛者仰视的目光交汇。丰满的面庞上,嘴角略翘,两唇稍厚,微含笑意,倒也透出点古朴与豁达。所有这一切,交织出一派雄伟庄严气势却又不失睿智与慈祥。尤其让我不舍离去的是它那恬淡静穆中所显示出的一种无喜无悲无思无虑无欲无忧的宁和纯静心态,一下子就荡尽我内心中的浊噪与不安,让我经受了一次心灵的净化。这尊佛胸像圣洁宁静,超凡绝尘,而且又是这样贴近人生,让人感到亲切善良,勃发出一种催人向上的感觉。与其说它是彼岸之神,倒不如说是现实社会中理想人性的最高典范。

因为年代久远之故,以及后来人为的破坏,佛胸像自不能如当年那样鲜亮、光彩,但最澄其情其愿早已深深嵌入其中,却终究未能被风吹雨打去。细细回味,这不也是最澄鉴因如果,避恶趋善,净化生命本体,发扬人性光辉的结果吗?置身佛胸像阁,凭栏临风,会顿觉仙风道骨,超凡脱尘。向前望去,天地一色,一片空灵。

有位哲人说过:一个地方有雕塑,这个地方仿佛就被一种物质的文化现象凝固起来了。比如希腊罗马,倘若没有以后发现的众多雕像,象维纳斯和拉奥孔,它们的灿烂文明便要大打折扣了;再比如敦煌,倘若没有莫高窟,即使历史上曾经是佛教文化的中心,对于当代人而言,它能有什么特殊意义呢?“峰山道场”,自尽得其神韵。这尊佛胸像,与其说是给当时的人们领略的,不如说是给后来的人们留作时代见证的。于是,我们也就能够理解,而今为什么到绍兴、上虞来的游人,往往直奔峰山。峰山的有名,并不在于有大殿,大殿到处都有,但出自最澄之手,饱蘸敬佛、崇佛深情,充满传统日本禅意和暗藏几分日本传统画派笔韵的佛胸像只有一个。

古老而安详的佛胸像,尽管已经有些许模糊,但笑容依然如故,从容大度如故,俯瞰众生如故。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他全然不顾,永远抬头放眼,目光穿越得很远很远,锐利而平和,超然物外,洞穿人世洞穿宇宙,一直到如今,一直到永远。他的神色曾经浸染了每一个流动于此的生命。作为众多越州人世世代代心中认定的福祉,香火在他的脚下经年缭绕。

最澄再次离开“峰山道场”之时,虽有惆怅,但亦释然。那尊佛胸像,恍如一枚记忆的火漆,将思乡(第二故乡)的情感牢牢地册封起来,永不褪色。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