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白 马 湖 畔


走进“峰山道场”(3)

◎周易



且说最澄和尚,在天台学一家之法门,并取得法华真经后准备回国,由于遣唐使在长安办事未回,明州刺史郑审则接待他,得悉最澄已学得天台一派佛法,郑便告之,还值得去越州学习密宗佛法。最澄一行接了明州度牒,乘舟经宁绍运河抵达曹娥江,即峰山,幸遇时在“峰山道场”弘法的顺晓和尚。顺晓向最澄传授了密宗佛法的“两部灌顶”和部分“种种道具”,并介绍其去绍兴龙兴寺寂照和尚处购买了其他一部分“种种道具”……

当我们为一种精神的伟大而震惊而叹服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当初这种精神从萌芽到形成之过程的艰难和困苦,就像我们为一条大河的浩荡而激昂而感动的时候,往往忽视了那些水珠、那些溪流为了汇聚大河,而有过的坎坷和曲折一样。事实上,艰难困苦、坎坷曲折的过程,远比伟大和浩荡更令人感奋、更令人刻骨铭心。我不知道那几百个日日夜夜能否用坚毅、忍耐、刻苦、虔诚以至牺牲、殉道所能描述和概括。

站在低矮的房子前,我常会想起俞平伯先生的《陶然亭的雪》:“因房这样矮而洁,窗这样低而明,越显出天上的同云格外的沉凝欲堕,酿雪的意思格外浓鲜而成熟了。我房中照例上灯独迟些,对面或侧面的火光常浅浅耀在我的纸窗上,似比月色多了些静穆,还多了些凄清。”我总以为,这样的夜晚,更宜于最澄诵经研习,而静穆、凄清不也是最澄企求的吗?而当青灯黄卷下那些佛法教义被破解之时,当那些睿知的思想与自己的感情融为一体之时,一轮旭日,一轮智慧的旭日,一轮人格的旭日,一轮精神的旭日,正从那块古老而丰润的黄土丘陵中冉冉升起。

走近“峰山道场”,等于走近了最澄,走进了这位法师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让人觉得那样的亲切、熟稔而又充满神秘。我忽而想起,最澄离开这里已经有千余年了,这里曾经有过的佛事、佛情,如秋风掠过树梢的一阵叹息消失得无影无踪。我在院子里徘徊,墙外斑驳的松杉在风中摇曳,夕阳的余辉映着一角青苔暗长的高墙,又把它的影子投射于庭前。我不知道,这千余年来,这里曾经走过谁?曾经有谁邂逅?曾经有什么样的抚今追昔?

时光给谁的也不会太多。懂得生活的人,往往会把每一段时光都雕刻得精致而有韵味。最澄在有限时光的页脚上,谱写下浪漫的絮语,在时光的眉心里,点上幸福的真谛,他一点一滴地品味时光,享受时光,并努力在时光的背影里,留下人生最美丽的幻影……最澄带走了102部(115卷)密宗经书和道具、法器,从而令自己在中国取经之行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