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海棠花开

蔡琴


海棠花开了,这芳菲、这绮丽、这饱满的生机,让我欢喜不已。从去年9月份开始,扦插、生根、分栽,直至今年5月份开花,每天清晨,我坚持给它疏松土壤,剪除枯弱枝条。刚刚开放时,花蕾红艳,似胭脂点点,果然如张潮在《幽梦影》里说的那样:“春海棠令人艳。”盛开时,因花瓣张开的幅度变大、整体的形随之变化,颜色则渐变粉红,如晓天明霞一般。只要稍有变化,就会使我久久地注目。

对于这种情感,有时候,我自己也不太理解,已经很忙了,这又何苦?

在清初的朱耷(八大山人)画笔下,尽为残山剩水,或为“白眼向人”的鱼鸟,但他笔下的海棠却脉脉含情。当他踽踽独行,看到娇艳的海棠花瓣,正随着清澈明洁的溪水泛泛而去时,竟希望“人心得如水,相随过河桥”(朱耷《题海棠》)。回家以后,一挥而就、一气呵成,那幅《海棠》,把不可视的内在情绪转眼化作了可视的生动画面。当年,那团团随波而去的娇美花朵在时间的流逝中早就枯萎了,而他的画仿佛给它们注入了一阵强劲的生命之风,于是这海棠就飞越在现实之上,让生命从其依托的事实中解脱出来。

无疑,人们在赞叹海棠的时候,心灵深处无意中流露出珍视生命的情感和短暂存在的彼此相遇的喜悦,都是对生命意识的一次觉醒和对“今朝有酒今朝醉”生活方式的一次震撼。

和所有春天早开的花一样,海棠的花期不长,怒放后逐渐淡去,花瓣飘零的时候已近淡红。这花和人一样都只被赋予一次性生命,无法逃脱无常的宿命。想到这,不禁令人伤感。

人们无论如何是于心不甘的。文学家、画家和工艺美术家都以各自的方式来捕捉这种“一次性”生命的神貌,让那些转瞬即逝的娇弱生命在各种艺术载体中显现。

唐人郑谷《咏海棠》:“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形容海棠怡然自乐、不事张扬。陆游诗云:“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形容海棠艳美高雅。陆游另一首诗中:“猩红鹦绿极天巧,叠萼重跗眩朝日。”形容海棠花鲜艳的红花绿叶及花朵繁茂与朝日争辉的形象。宋代刘子翠诗云:“幽姿淑态弄春晴,梅借风流柳借轻……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形容海棠似娴静的淑女。清人李渔则在其《闲情偶寄》中捕捉海棠的香气,说:“此《春秋》责备贤者之法。否则无香者众,胡尽恕之,而独于海棠是咎?然吾又谓海棠不尽无香,香在隐跃之间,又不幸而为色掩。”古人都以为海棠“有色无香”,而他别有见解:“……嗅之,另有一种清芬。”嗅之以后,并大发感慨:“噫!大音希声,大美不和。奚必如兰如麝,扑鼻熏人,而后谓之有香气乎?”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更是费尽了笔墨,将打动他的这一自然造物细细地描摹:怡红院里本来萎了一年的海棠开花了,时间不是三月,而是在十一月。首先是宝玉发现的,他瞧见枝头上好像有了骨朵儿似的,忽然开得很好的海棠花。众人诧异,都争着去看,探究这花开得古怪。独有黛玉高兴说道:“当初田家有荆树一棵,三个弟兄因分了家,那荆树便枯了,后来感动了他弟兄们仍旧在一处,那荆树也就荣了,可知草木也随人的,如今二哥哥认真念书,舅舅喜欢,那棵树也就发了。” 这林姑娘从来不说奉承话的,她真心希望宝玉好。因为牵挂和担当,所以温柔和缱绻,从心底深处她感受到了生命的美丽和意义。懂了,这海棠花开,虽然只是个不起眼的细节,却是一个巨大的隐喻,花事何尝不是人事?

在我的家乡苏州,园林中除了观赏的海棠花外,海棠花图案触目皆是:落地长窗、洞窗、塑窗、门洞、铺地等构图,常常是美妙的海棠图案。海棠门,就有春天永驻、春意浓浓的含义。厅堂斋馆中的海棠窗,给人春满厅堂的感觉。铺满海棠图案的院子,自然产生春色满院的美感。拙政园中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叫“海棠春坞”,虽然庭院内只有一株被赞为“真如妃子醉态”的垂丝海棠和一株娇媚动人的西府海棠,由于庭院铺地图案全为海棠花,人入其中,犹如置身在永不凋谢的海棠花丛之中。环秀山庄海棠亭,全亭各个部分均由海棠形曲线组合,宝顶雕成一朵硕大的海棠蓓蕾,周围饰有海棠花瓣,层层叠叠,外层的花瓣上又刻满了海棠图案,顶部作海棠满轩,木质藻井也作海棠形图案。虽然和写意的艺术作品完全不一样,但它们让我相信这些在重重的思虑中缓慢形成的细节,同样充溢着激情,同样富有灵性,暗含着一股深层的生命气息,让我们反复地看它们、思量它们。

每当此时,我总是难以将主体与客体完全分开。人们是通过海棠去表达自身?或者是海棠在通过人们去呈现?春深似海,各种花儿都纷纷开放,瞬间又纷纷落去。也许正因为如此,艺术家们才将那生命的过程在他们的作品中尽情描绘?

每天清晨,依旧在时间的夹缝中精心浇灌我的海棠。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