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在这里——张爱玲城市地图》序

陈子善


记不清是怎么跟淳子女士认识的,好像她邀请我到电台做节目,内容自然与张爱玲有关。在这之前,我一直不知道这位有名的节目主持人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张迷”。“张迷”实在太多了。

我们不常见面,隔很长一段时间才会约了喝杯咖啡聊聊天,在上海虹桥路的“老树咖啡”、衡山路的“凯文咖啡”、长宁路的“真锅”咖啡馆,等等。话题仍然围绕着张爱玲。淳子谦虚,总说要向我请教。但当有一天她欢欣地告诉我,已写了一本《在这里——张爱玲城市地图》,我真是又惊又喜,不能不对她刮目相看。

众所周知,张爱玲是与上海结下不解之缘的。她的少年和青年时代在上海度过,她的文学生涯在上海起步,她的电影创作在上海发端,她的初恋也是在上海开始和结束的……总而言之,张爱玲的文学史地位、声名和深远影响都与上海息息相关。从某种意义讲,上海成就了张爱玲,没有上海也就没有张爱玲。也因此,原来要举行的内地首届张爱玲学术研讨会就以“张爱玲与上海:国族、城市、战争、性别”为题,上海是应该引张爱玲为自豪的,就像她引鲁迅、巴金为自豪一样。

《在这里——张爱玲城市地图》就是详细再现张爱玲在上海生活过的地方,具体描绘张爱玲在上海留下的足迹,而且将其与对张爱玲作品的解读勾联起来,互相发明,互相补充,把“张爱玲与上海”具象化、立体化了。如果我们不拘泥于学术著作的现有成规,那么我认为,这本《在这里——张爱玲城市地图》应视作一部别开生面的张爱玲前传。

说老实话,这项追寻张爱玲与上海千丝万缕关系的工作本来应该由“张学”研究界同仁来做的,这是张爱玲研究者义不容辞的学术责任,可惜没有。学院中人大都不愿做或不屑做,这类成果既不理论,也不能算作符合学院体制的学术专著,从功利目的考虑,鲜有人关注并愿在这方面下大功夫也就不奇怪了。我当然没有这种偏见,也曾用心踏访过张爱玲常德路故居和黄河路故居,前者催生了《传奇》和《流言》,后者催生了《十八春》和《小艾》,我据此论断这两处故居在张爱玲前期创作史上举足轻重,简直是有里程碑似的意义,其它地方相对而言显得并不重要,或可忽略不计。读了淳子的书稿,我才发觉自己的理解未免狭隘。张爱玲的出生地、张爱玲求学的教会学校、张爱玲短暂居住过的里弄或公寓、甚至张爱玲去过的电影院等等,其实都有或显或隐有趣的乃至至关重要的故事,就等待着有心人去发掘,去阐释。冰雪聪明的淳子这样做了,她成功了。

有意思的是,《在这里——张爱玲城市地图》是本散文集,感性色彩鲜明,完全是淳子的个性化写作。因为淳子不是学院中人,她可以不受学院清规戒律的约束,在《在这里——张爱玲城市地图》中自由自在地挥洒她那优美而又略带忧郁的文笔,尽情写下她的查考、思索和奇思冥想。淳子从小在上海长大,对上海特别是对上海的过去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这种浓烈的“怀旧”之情也在《在这里——张爱玲城市地图》中清晰地体现了出来。也许可以这样说,淳子用了数年时间费心费力,追寻的正是她心目中的张爱玲。她通过这本《在这里——张爱玲城市地图》倾诉着她对张爱玲的挚爱,同时也倾诉着她对上海的怀恋。

一个作家和一座城市,生活创作的融汇,爱恨交错的纠缠,早已成为中外学界研究的热点。外国的,像伦敦之于狄更斯,巴黎之于雨果和波德莱尔,都柏林之于乔伊斯,布拉格之于卡夫卡,都是文学史家研究的重要对象。中国的,像北京之于张恨水和老舍,绍兴之于鲁迅,也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有多少研究者在不断地言说。从这个意义上讲,上海之于张爱玲,值得探讨的研究空间又是何等深广。淳子的《在这里——张爱玲城市地图》还只是个良好的开端,“张学”研究者大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

《在这里——张爱玲城市地图》初版本出版前,淳子就要我写序。后来此书台湾版将付梓,她重提前请,我因出国和事冗,竟两次爽约,很对不住她。现在《在这里——张爱玲城市地图》修订增补本又将面世,高兴之余为她写下这些话以塞责。淳子女士的书可比我这序精彩多了,如予不信,那就请读者诸君慢慢欣赏、体会吧。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