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难忘上海北站

白马


上海北站,全称应该是上海火车北客站,更确切地说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上海火车新客站落成前,位于闸北区的上海火车北客站。我不知道对众多从上海北站运入上海,或从这里离开上海的外地人来说,上海北站意味着什么?但对于我,上海北站留在生命中的印记,就如蒙了灰尘的瓷器一样,稍加擦拭便会釉彩鲜亮。

第一次听说上海北站这个名字,还在三十多年前。那年和我姐姐在同一村子插队的几个上海知青来我家作客,酒醉饭饱之后,他们唱起了流行一时的《上海知青之歌》:“年轻的朋友你来自何方,我来自上海黄浦江畔,如今将要在这里,偏僻的乡村安家落户。回想从北站出发情景,一幕幕往事涌上心头,娘呼儿啊儿呼娘,心酸的泪花盈满眼眶。火车啊火车你慢些开,让我再看上海一眼……”。那时我只有12岁,只能朦朦胧胧感知歌词中所诉说的情怀,但那几个上海知青唱着唱着就泪流满面的场景,却着实让我受惊不小,附带着对上海北站也有了一份隐隐的伤感。

如果说少年时代对上海北站那份隐隐的伤感,更多缘于一种感染的话,那么1986年的冬天,当我在母亲的搀扶下,第一次走进上海北站时,我做梦也没有想到,紧紧将我裹挟的竟是一团令人难以承荷的疼痛和一腔永生难忘的感激。这样的故事,虽然已过去了整整二十年,但现在述说起来,依然有点艰难。

一位乡下青年,突患视网膜剥离症,到上海就医。当初赴上海时,他不知好歹,匆匆搭了一辆便车。出院返乡,医生告知,视网膜手术后最怕碰撞和颠簸,绝不可再乘长途汽车。于是那青年只得和照料他住院的母亲一起,到北站乘火车回家。为了避免手术后扩瞳的眼睛受到光线的伤害,医生在那青年所戴的镜片上贴了两块厚厚的黑纸,只在中间留了两个绿豆大的小孔,这样一来他等于似一个盲人。而且为了防止视网膜的再次剥离,他手不能提任何东西,肩不能背任何物品,连走路使稍大一点的劲都不允许,实在是比盲人还要无助、还要悲哀。冬天的寒风中,当那青年在年近花甲的母亲的搀扶下,小心翼翼地走到北站时,他不知道那少年时代就感染了一份隐隐的伤感、十几年来一直盼望着能看一眼的上海北站是一座怎样的建筑,规模和设施又如何?进入候车大厅,他的一个强烈的感觉,就如来到了人声鼎沸、杂乱吵嘈的菜市场,又似置身于人头攒动、推搡拥挤的万人会场。

这样的场合,他们无疑找不到哪怕是半个座位,只能紧贴在候车大厅的墙角站立。母亲挡在他的外面,哪怕是紧贴在墙角,杂乱的人流也可能撞着他,他能明显地感受到挡在外面的母亲的紧张和疲惫。艰难和可怕的更在后面。检票的铃声一响,他和母亲便如两株浮萍,在拥挤的人流中只剩挣扎着向前的份。不,他甚至连挣扎都无能。他不知道瘦弱的母亲哪来那么大的劲,一边要背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一边要死死地护住他,一边还要不断地求告四周的旅客:小心一点,小心一点,我们眼睛刚刚动过手术,千万不能碰撞,千万不能碰撞啊!检票口仿佛在遥远的北极,时间似乎也已经死亡,羞愧和悲哀伴随着充塞四周的汗酸味,一阵比一阵浓地将他裹挟。当又一轮汹涌的人浪袭来,几乎被挤伏在前面旅客身上的他,听着身后死死挡着的母亲已成哭腔的求喊时,心抽搐得一阵阵疼痛,胸憋闷得快要窒息。照理在这样的时刻为人儿者应该由他来保护母亲,何况他还是一个24岁小伙子呀!然而,一切都倒了一个个儿,就像天地都倒了一个个儿,生命都倒了一个个儿。生不如死的愧痛和煎熬中,他血脉贲张,好几次欲豁出去,再也不管什么眼睛不眼睛了,然而母亲紧紧攥着他的那只手,几乎掐进他的肉里去。不知为何,他突然想起了原本要来上海接他,为买车票闪了腰至今仍独自躺在床上的父亲,医生再三叮嘱不能流泪的眼睛中,蓦然滚落两串泪花。

转机是在他们被涌到通道拐弯处出现的。一位维护秩序的车站女工作人员,许是听到了母亲哭腔的求喊,许是不忍看他连挣扎都无能的悲凄和无助,将拦着人流的长椅稍稍移出一个口子,让他和母亲进入了旁边另一条空着的通道。母亲感动的几乎要向那位女同志跪下去,而他在跨入那条空无一人的通道时,觉得就像跨入了天堂。

这是1986年冬天的上海北站,我遭遇病痛时第一次接触的上海北站。如果说病痛也可以被称为财富的话,那么我以为这种财富的很大一部分价值,是让人学会了珍惜、使生命变得坚强。而面对病痛时义无反顾的亲情,尤其是拳拳的父母之爱,正是让我们学会珍惜、变得坚强的动力和养料。这样的亲情和父母之爱,常态下或许也能够感受,但在一些特殊场合、特殊情况催化下的凸现和浓缩,无疑能让我们更加强烈、更加铭心刻骨地感知其珍贵及伟大。也因此,现在已很少被人提起的上海北站,一直令我难忘。当然同样令我难忘的还有那位北站的女工作人员,因了她,上海北站以至整个上海更给我留下了一份浓浓的温暖。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