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理解与尊重比什么都重要

东山行


兰州市七里河区市政设施维修所管道疏浚班,常年管护着521个检查井、9条污水管道、36个出水口、604座水井。杨菊英作为班长,在这个岗位一干就是19年,她所带领的班组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奖励,她本人今年也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说到“作为管道疏浚工,最大的苦恼是什么?”杨菊英眼睛湿润了:“我们最大的苦恼就是别人的不理解。”(见《新华每日电讯》10月28日)。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对杨菊英而言,干管道疏浚,苦、累、臭都可以忍受,但有些人歧视的眼光和语言却深深刺痛了她。要知道,包括杨菊英在内的管道疏浚工,他们的工作虽苦却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他们不脏,哪能换来众人净?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呢?对待杨菊英他们这些管道疏浚工的态度,其实就是反映了对他们个人及其工作的理解与尊重程度。记得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曾亲切接见北京市崇文区粪便清除工人,而刘少奇同志还对以“一人脏换来万人净”,赢得人们普遍尊敬,并因此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的时传祥说:“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是啊,刘少奇同志之言,自是诠释了这样一个朴实而明白的道理:在社会主义中国,人们的工作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为人民服务的。

刘少奇同志这发自肺腑之言,自是体现了一个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掏粪工人应有的尊重和尊敬。事实上,一个管道疏浚工也好,干其他工作也罢,只要是为人民服务的,就理应得到尊重,就理应获得同等的社会地位。没有谁比能够得到大家对自己劳动成果的肯定更感到欣慰的了。杨菊英说得好:“管道疏通了,得到居民的赞赏,还觉得挺有成就感的。”肯定与赞赏,无疑是理解与尊重的代名词,被人理解与尊重,等于是接受了他人的感激,其实也等于接受了他人的一份情感的赐予。而得到这份赐予,你则必须自觉作出更多更好的奉献。这便是理解与尊重造就的激励效应、后续效应。

理解人、尊重人,有时往往是从细节上看出来的。当年时传祥参加群英大会时,刘少奇同志是“紧紧握住时传祥的双手”。可杨菊英和姐妹们有一次工作到中午,肚子饿得咕咕叫,进了一个牛肉馆,竟被老板以“身上味儿重”为由而“请”了出来。一前一后、一正一反的两个事例,又说明了什么呢?对于后者,缺失反躬自问、将心比心的人文情怀,又怎能让全社会各阶层、各角落,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现代文明的阳光普照呢?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使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而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必须尊重劳动。尊重劳动,就是要学会尊重他人。要知道,尊重不同于荣誉,荣誉可以因为社会贡献的不同而呈现高下之分、大小之别,尊重则不应该因贡献、成就的差别而不同,更不应该因财富、地位、职业的差别而不同,尊重是对公民个体价值的肯定性态度和行为,是对公民人格和尊严的“认可”、“尊敬”与“重视”。理解人、尊重人,必须从理解和尊重在普通职业、平凡岗位上工作的人们及其劳动成果开始。只有这样,构建和谐社会才有活力,才有希望。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