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永远的呼伦贝尔

益 尔


“我的心爱在天边,天边有一片辽阔的大草原,草原茫茫天地间,洁白的蒙古包撒落在河边;我的心爱在高山,高山深处是巍巍大兴安,林海茫茫云雾间,矫健的雄鹰俯瞰着草原”,每当听布仁巴雅尔翻唱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便油然而生思念,像藤蔓一样,满心缭绕。呼伦贝尔,一直是我心灵中的一个梦想。身居江南的我,一直觉得自己奔突着草原的血统。不然,为什么从小在语文课本里看见“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句子,就激动得全身颤抖?哎,我心灵神交的呼伦贝尔,就像一次可望不可及的爱情,在岁月的深处,在时光的背影里,她一直对我娇羞蒙面,欲说还休……

翦伯赞说过:“呼伦贝尔,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最好的草原,这个草原一直是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出现在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游牧民族:鲜卑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都是在这个摇篮里长大的,也都在这里度过了他们历史上的青春时代。”今年夏秋之交的一天,当美梦成真,一脚踏上呼伦贝尔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之时,在天地苍茫间,我似乎进入了时光隧道,触摸到了草原历史的轮廓。是啊,就在二三万年前,古人类——扎赉诺尔人就在呼伦湖一带繁衍生息,创造了呼伦贝尔的原始文化。自公元前200年左右(西汉时期)直至清朝,在这2000多年的时间里,呼伦贝尔草原以其丰饶的自然资源孕育了中国北方诸多的游牧民族。东胡、匈奴、鲜卑、室韦、契丹、女真、蒙古等十几个游牧部族,或在此厉兵秣马,或在此转徙、征战、割据,创造了灿烂的游牧文化。

车在草原上飞驰,似乎行进在历史、文化积淀的深处,而车上正播放的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更让我确信呼伦贝尔草原不仅是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而且是他们的武库、粮仓和练兵场。

呼伦贝尔是美的化身。站在原野上,目力所及之处都是一望无际的青草,绿到天边,绿到极致,便成了蓝。畜群、毡房、白云、蓝天,仿佛刚刚被谁擦洗了一遍。千百年来,无数英雄的部族就是从这里勃兴发端,一次又一次的将历史车轮向前驱进。抬起头,满天的星斗离你这般的亲近,低低垂向你的眼帘。宁静、悠远。这是我们星球上最为辽阔的一片天然牧场,只有站在此处,你才能深刻领会什么叫“大象无形”。而那3000多条河流和500多个湖泊,密密匝匝地缀满在圣洁大地上,更令人们怀疑是造物主在建造天堂时不小心将水槽打翻之故。自该感谢造物主,在今天越来越干渴的地球上,这里的雨水和飞雪每年如期而至,让人类长久地拥有这样一片蔚蓝。

呼伦贝尔草原的美,是多元多色的。听陪同的朋友介绍,这里春天草原青青,牛羊吃的是原生态的草,喝的是山间矿泉水,产出肉奶没有污染,是真正的纯天然绿色食品,所以他们称春天的呼伦贝尔是绿色的呼伦贝尔;到了秋天,草原经过秋风拂面,牧草由绿变黄,呼伦贝尔在阳光的照耀下,像铺就金色的地毯,加之草原变得金黄,牛羊马匹油光发亮,草原人把这个收获的季节叫作金色呼伦贝尔;到了冬季,大雪覆盖草原和山林,整个呼伦贝尔一片银妆素裹,他们叫银色呼伦贝尔。

正是夏秋之交,呼伦贝尔草原在微风吹拂下,草叶开始变黄,远远望去,可谓千里铺金,万里金黄。太阳照在金色的草原,在云层的遮挡下,把草原装扮得一片金黄,一片暗绿。草原上,牧人三五成群,有放马的,放牛的,放羊的,马牛羊成了草原的点缀,成了草原一道流动的风景,草原亦因此而变得生动而有灵气。我赞叹草原的辽阔和美丽,我又油然想及:要是我们每个人的心胸都像呼伦贝尔草原那样开阔和坦荡,那么人类的生活也就铺满了金色的阳光!

呼伦贝尔的森林,在众多森林中该是个异数。大兴安岭在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之间,自东北向西南,逶迤纵贯千余里,构成了呼伦贝尔市森林资源的主体。我很难说出车窗外所有林木的姓名,仅就我能认识的森林家族中的落叶松、美人松、柞树、桦树,它们的千姿百态,已然使我忘乎所以。躯干上端光秃的落叶松,婷婷玉立的美人松,不修边幅的柞树,银装闪亮的白桦树,随着车子的不断颠簸,让人在林海中心旌摇曳,情不自己。满眼的树枝,满眼的风景,我刹地觉得,这样的景致,是城市公园永远无法展现、仿效的,只有真实的大森林,才有这样的胸襟和气魄。我曾经在一些地方的森林神游过,但对偌大的大兴安岭森林的蛮荒与粗犷来说,其都只能算是森林中的“盆景”而已,只有闯进眼前这样的森林迷宫,才会认知森林的内在生命的奇伟。深入呼伦贝尔的森林,让人感受到的是祖父般的威严。没有灵秀,绝无娇媚,有的只是一派无边无际的苍茫雄健。森林的呼吸抽尽了你的胆量,兴安山岭默默珍藏着萨满的鼓声,守护着狩猎文明最后的火焰。难怪有人说,假如呼伦贝尔草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闹事,那么大兴安岭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幽静的后院。是啊,森林是慷慨无私的奉献者,你只要走进它的怀抱,它总会赐给人类一些感知。在倾听中得到精神的升华,继而引导人类的思绪,飞向林海之外的茫茫宇宙……

暮色渐沉,夕阳透射在远处的山脉,显出一种柔和的灰紫色,草原披上了一层暗红色的薄纱,一只归家的苍鹰滑过,孤傲的身影悠然自得。我忍不住拿起相机, 但拍得下景色,却拍不出那苍茫的意境。

呼伦贝尔之美最是人文之美。世代生息在这里的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像诗一般美丽,形成了独特的游牧文明和神秘的森林狩猎文化,他们用“天人合一”的理念,为人类、为地球守望着这片绿色净土,让这片大地发散出一种从容、高贵的气息,沉稳雍容、卓尔不凡。是的,看这恒久不变的草原光,草原风,草原雪,把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牧民们铸造成有棱有角、健康庄重、质朴威严,恰似一座座铜铸铁塑。面对着他们,就会感到心灵在震撼、灵感在进发、灵魂在净化。草原的文明发展史,就是他们祖祖辈辈在这块土地上游牧、迁徙、尘息,一页页地写下的。

像旭日诱惑晨曦,像星星诱惑黎明,像山野诱惑春风,呼伦贝尔对人的诱惑,那样强烈,不可遏止;那样巨大,难以摆脱。而只有到过呼伦贝尔的人,亦才会有一种强烈的感触:博大的呼伦贝尔,你是这样的超拔与旷远,你是这样的骠悍与雄浑!走遍天南地北,只有在这里,才能见到这样鲜明的民族色彩;只有在天的尽头,才能真正看到一个伟大而刚强的民族——经年累代,他们创造了自己灿烂的文化与深沉的历史,他们的民族风采,焕发着独有的潇洒与俊健,意志如伟岸之高山,心怀如坦荡之莽野。再见了,呼伦贝尔!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