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罗振玉——一代宗师与封建遗老

韩秋棠


罗振玉,字叔蕴,又字叔言,号雪堂,祖籍上虞越东乡(今小越镇)罗家村,出生江苏淮安(15岁才回上虞)。由于罗振玉在政治生涯上的保守,特别是晚年时充当了伪满汉奸,尽管他一生在学术上有着巨大成就,但长期以来都得不到人们公正的评价,直至近几年才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比较客观公允地对待曾给中国文化以深远影响的一代宗师,肯定了他在学术界应有的地位。

1966年罗振玉出生在累世食禄的官宦人家,祖父曾任高邮知州,父亲曾任江宁、清河县丞,成长于“世代从幕、恪守清训”的封建家庭,罗振玉自幼耳濡目染,是他最终成为虔诚的皇权卫道者的家庭根源。罗振玉天资聪慧,5岁入塾,7岁通文义,12岁熟读唐宋诗词,15岁考中秀才,此后两次乡试落弟,在乡间做塾师五年,31岁赴沪创办“农学社”,搜集翻译外国农学著述,取得相当成绩,引起当局注意。1899(34岁)应湖广总督张之洞之邀出任湖北农务局总理兼农学堂监督,受张之洞所器重向朝庭保荐,于1906年奉召入京任学部谘议官。辛亥革命爆发后罗振玉避居日本,收集文物史料、著书立说,1919年回国寓居天津,1824年应溥仪之召“入直南书房”,后任清室善后委员之一,次年参与策划将溥仪秘密护送出宫至天津。“九一八”事变后,罗振玉还向日本军部献计,建议以溥仪为皇帝,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伪满洲国成立以后,他出任伪监察院长、伪满日文化协会会长,并受到溥仪“叙勋一位”的封赏,1937年6月退休,1940年6月19日病死于旅顺。

“封建遗老”与“一代宗师”,可以说就是罗振玉这个近代名人的双重身份。“封建遗老”遭人唾弃,“一代宗师”受人尊重,他是“功在于学,过在于政”。罗振玉擅长考古,治学有力,具有极其丰富的金石文学知识、著述极广,造诣尤深,是近代学术界的一位杰出代表人物。他一生最大业绩就是在“国势倾危,外患频仍”的情况下,不但不惜毁变家财,抢救祖国珍贵的文化遗产,把大量佚散的文物古籍一一赎回,还对学术研究有着“继往开来,去伪存真”之功。

罗振玉在学术界的成就是极其巨大的。一是,“著述繁多,价值可贵”。他早在年轻时期,就撰有《金石萃编校字记》、《寰宇访碑录校记》等十卷,到中晚年又撰有《殷商贞卜文字考》,《石鼓文考辩》以及《三代吉金文存》等专著,同时还著有大量的碑录,异序,补遗,校漏,题跋和铭文等文稿。他一生著作之多,涉猎之广令人叹服!二是,“领域广泛,史无前例”。罗振玉所研究的范围界限,上溯远古,下至清末,远至甲骨木简,近至清宫内阁图书及历史档案。他把考证的东西分门别类,撰有专著,持论有据,考证翔实,为我国考古研究“树千年楷模,树一代学风”。三是,甲骨学研究堪称第一。自1898年发现甲骨文以来,人们把研究甲骨文最具有成果的四人称为“四堂”,即雪堂(罗振玉)、观堂(王国维)、彦堂(董作宾)、鼎堂(郭沫若)。文字学家唐兰曾评说:“‘四堂’之中罗振玉不仅年长,生死在先,其甲骨文用力之勤苦,功劳之巨大,位居‘四堂’之首,亦当之无愧。”王、董、郭三人均在评述对甲骨文贡献时认为罗氏“当居第一”。四是,兴办农学会主编《农学报》首创北京农业大学。他主持编定筹资出版七集《农学丛书》,汇集了我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很多要籍,译述欧美及日本农书,引进实验农业,把中外两种不同发展模式的农业兼容起来,为发展农业科学树立了一块丰碑。1909年罗振玉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农科监督,他深感教学科研对农业发展的重要,而赴日本考察,回国后新建校舍,创建实验场,造就了北京农业大学前身。五是,保护搜集编录了敦煌文献。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打开,一些西方人及日本人掠走大量经卷壁画等文物珍品。罗振玉痛惜国宝外流,起而奔走呼吁,最终促成清政府出资购得敦煌石室剩余八千件经卷,保护了这一批价值难以估量的文化遗产。同时他还收购、借录、影印了敦煌文献加以整理,出版了《敦煌石室遗书》、《敦煌佚籍丛残初编》等书,以利于后人研究。六是,二度抢救清内阁大库档案。1909年,内阁大库遭毁,罗振玉不忍心重要文物遭此厄运,上下周旋,才使八千麻袋几十万斤的档案和典籍免遭劫难。尔后这“八千麻袋”又几经周折至北洋政府时,教育部因发不出薪水,打算将这些文物作废纸拍卖给北京同懋增纸店去做“还魂纸”,罗振玉得知后,许以三倍价格买下所有档案典籍,至使其保存下来。七是,搜求海内外珍本书籍。罗振玉入仕以后家境开始宽余,他乃毕其俸禄,购得大批流散于社会上的精品图书,包括《永乐大典》残卷等,连卖掉苏州上海的房产也大半售房款用于购书。他两次去日本考察购得中国久佚之珍籍多种,让这些流落在海外的珍品重归故里。他的私人藏书楼“大云书库”成了海内外著名的藏书楼之一。八是,对汉晋木简研究的重大发现。1908年英人在我国新疆甘肃窃得当地出土汉晋简牍千余片,罗振玉以私人关系得到了此批木简的汇编考释,并于1913年与王国维分别整理,次年编成《流沙坠简》三卷,这不但向学术界公布了这一历史发现,而且为后世简牍研究奠定了基础。鲁迅先生购读后称赞道:“这才称得上真正的整理古籍。”

回顾罗振玉一生,可谓是“瑕瑜互见,功过互见”的一生。有一位诗人在一首《写在罗振玉墓前》的诗中称他为“拾荒者”。的确他在千年王朝的废墟中,以毕生的努力,捡到了开启古代文明的钥匙,造就了在学术上的辉煌,而受人尊重。同时,他也捡到,并拼死抱着这废墟中最腐朽的东西而不放,铸成了他在政治上的保守,而为人诟病。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