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盛世修谱传承文明

陈秋强


家谱是记载同宗同祖的血亲世系人物的历史档案,一部完整的家谱就是一个家族历史的生动写照。

国有史,县有志,家有谱,它是构成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支柱。

家谱起自春秋,成于汉,与国史、方志同时产生,同步发展。它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

对于家谱文化我本人也有一个从朦胧到清晰的认识过程。

记得1998年,我利用节假日上跑山头,下跑海头,开始重视上虞地方文化的挖掘与整理工作,是在乡贤文化的挖掘过程中,我开始与家谱文化结了缘。

有一次,中央美院博士李东泉先生来上虞,他是一位年轻的韩国学者,研究的课题是倪元璐的书法艺术。倪元璐是上虞著名乡贤,李东泉要研究他,必须对乡贤的故乡有所了解,所以专程赶到上虞。

政协领导要我一同陪这位学者去小越倪梁村,当李先生从村民倪炳汤手中接过《上虞贺溪倪氏宗谱》时,只见他将腰弯成了45度,恭恭敬敬地向倪炳汤鞠躬。望着他如获珍宝的神情,我在一旁感到十分震惊,体悟到了那两本鼠咬虫蛀的线装书,在一个外国学者的手上,份量竟是如此之重。

实践证明,家谱里面有着重要的文化信息,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将可提供许多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历史佐证资料。

(二)

去年5月份,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访问大陆期间,一个难题摆在他的故乡湘潭的领导面前,给宋楚瑜赠送什么礼物?思考再三,最后决定将一套《昭山宋氏族谱》作为礼品。他们的决定是明智的,当宋楚瑜接到这份文化礼品时,禁不住热泪盈眶,感激万分。

说到底,中国人有着很强的乡情和亲情观念,特别是一些漂泊在外的游子,他们的血液里流淌着祖先的基因,他们忘不了家乡,忘不了祖先。

去年3月份,北京虞籍乡亲顾浩来上虞,他现任国家水利部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虽知道祖籍上虞,却不知道老家在哪里?前些年,一些在美国的堂兄弟专程托他,要他负责寻根归祖。顾先生为此四处打听,后来通过上虞水利局领导才知道他的老家是崧厦。那次我和水利局领导陪他去崧厦西华村,在崧厦《顾家宗谱》中,找到了顾先生祖先的名字。顾先生欣喜万分。由此可见,在当代,家谱更成了维系海内外游子一根坚韧的精神纽带。

(三)

翻阅家谱,我发现家谱其实就是家族的百科全书,里面记录着风土人情、人物事迹、历史掌故、碑文墓葬、诗词书法等等。

古语云:“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我们在寻找祖先留下的痕迹,捡拾那流逝的岁月,破解那些难以解释的谜底时,家谱是最好的信息库。

古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历史上绍兴王羲之与上虞谢安关系非常密切,但密切到何种程度?原本我只知道谢的侄女谢道韫嫁给王家为媳;但最近在查阅《上虞王氏家谱》中发现:原来谢安与王羲之是亲家。谢安女儿嫁给王羲之儿子王涣之,谢女寿84岁,合墓葬在暨阳茶山。在查阅家谱过程中我又发现:余姚著名乡贤、哲学家、教育家王明阳先生祖籍上虞下管,而且王阳明与王羲之属宗亲,为此我曾于4月23日在《上虞日报》头版发表了《破译王羲之家谱中文化基因密码》一文,引起了有关学者专家的高度关注;5月份,《绍兴越文化研究会通讯》全文转载了这篇文章。对王谢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史料。

(四)

每本家谱,一般都有自己的家训。比如《上虞姚氏家谱》规定着孝父母、尊师长、崇勤俭、戒赌博等内容。时至今日,这些内容仍然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上虞古城丰惠敕五堂里走出了一位著名乡贤胡愈之,曾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他的辉煌除了自身努力等各种因素外,其中与家庭教育也密不可分。我查阅了《上虞丰惠敕五堂胡氏宗谱》,发现敕五堂的文化氛围十分特别:大厅柱子上挂有“东方月上,忙开书卷课儿曹”、“南亩春来,予诫锄犁修穑事”的对联;胡愈之住的是西厢房,房门的红漆对联是:“书香旧内阁,嘉荫后咫园”。大台门的对联是:“二百年祖宅,十一世清香”。台门口悬挂着一块横匾,是清朝状元梁国治题写的“敕五堂”三个大字。前大厅还挂着“孝子”、“文元”、“拔贡”等匾额。家谱还记着“独坐防心,群居防口”等家训。

作为大家出身的长孙,幼年的胡愈之长期接受了“耕读传家”“独坐防心,群居防口”等胡氏文化的熏陶,这对他以后的人生道路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翻开家谱,每个家族往往会对出类拔萃的祖先进行介绍,为家族树立榜样。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榜样又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列祖列宗,对后代的教育功能更加明显,家谱实在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

近几年,我经过努力已收集了不少家谱,比如《上虞丰惠敕五堂胡氏家谱》、《丰惠范氏家谱》、《横山陈氏家谱》、《渔家渡董氏家谱》、《达浦金氏家谱》、《虞邑横河李氏家谱》、《绍兴曹娥陈氏家谱》、《上虞贺溪倪氏家谱》、《古虞王氏家谱》等30多部共100余册,还收集了大量的方志和部门志、村志、镇志。为研究乡贤文化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虽然整合了部分家谱,对资源的共建共享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我发现,家谱犹如一颗颗珍珠,大部分还散落在民间,有的长期被风雨侵蚀、鼠咬虫蛀而破损,有的因种种原因已烟飞灰散。过去修谱历来有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的规律,但近百年中,这种规矩被打破,如果再不予以重视的话,家谱文脉会被中断。家谱犹如其它文物,它的特点是不可再生,为此很令人担忧和焦虑。

所幸的是我市民间修志已开始蔚然成风。据我所知:企业家李华杰带了一个好头,他早在2000年2月,便自觉承担了这个责任,不仅出资金,而且还发起组织修撰了《虞邑横河李氏家谱》共四册。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