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想起了王洛宾

易为水


3月14日是“西部放歌”王洛宾逝世10周年纪念日。然而,文化界的专家们在问,甘于沉入民间发掘整理民族音乐的“王洛宾”们,何时才能再出现在我们中间?

正如有些专家所言,今天,一年千曲也未必能让人记住什么。是啊,在王洛宾之后,尽管有人在民族音乐的发掘中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成就,但能够持久传唱的音乐作品并不多见。在各种风格的音乐不断出现、人们像对待快餐一样消费音乐的时候,民歌、戏曲、传统歌舞等艺术形式显露出明显的没落景象。

或许有人会说,音乐需要走入市场,强调娱乐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是的,音乐走入市场,这是一种必然;音乐,自须给人以轻松和愉悦,但同时必须明白,音乐首先是一种责任,如果放弃赓续文化、创新传播的义务,放弃最基本的社会道义,把赚钱作为自己惟一的目的,使音乐沦为金钱的奴隶,这样的音乐,不是背离了音乐的本源意义吗?音乐,是一种娱乐,但轻松愉快应该源于审美享受,而不是感官刺激。感官刺激产生的只是本能的快感而不是美感。一味在这上面做文章,这样的音乐,便是浅薄的,是经不起历史淘洗的。毫无疑义,在这般式微落寞里,人们怎能不缅怀王洛宾?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说:“像王洛宾这样的优秀艺术家的日益凋零,正是道出了中国民族文化的没落和深入基层了解文化艺术不足的问题。”可谓言简意赅、 —语中的。王洛宾将毕生情感交给大西北。在他看来,充满传奇色彩的丝绸之路不是骆驼队踩出来的,而是用美丽的民歌铺成的。沿着民歌铺成的道路,王洛宾创作、改编了近千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成为西北民歌之王。王洛宾何以倾心于民间艺术,何以愿意到民间采风?是因为那里给了他创作的激情和最真诚的感动,也给了他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自然,从中也令他想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然而,我们有的音乐工作者,一味躲在象牙塔里,为了音乐而音乐,缺乏对民间、对生活的种种感知,对人们的心理及其社会活动似乎很隔膜、很遥远,如此,怎么期待他们创作出有震撼力的音乐作品?

成就王洛宾的音乐人生,自是苦难中对理想的坚守、寂寞中对音乐的吸纳。纵观王洛宾的一生,是清苦的,他没有别墅,没有轿车,心中只有民歌。他面前就没有诱惑吗?他难道没有七情六欲吗?不,他将自己的全部感情都投给了他心爱的民歌,所以自能对身外之物,对其它任何劝诱皆能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要爱国,要爱我们民族的文化。在现代化的大潮中,要敢于抗得住歪理、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积极抢救、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是不是王洛宾音乐人生对我们的启迪和鼓动呢?
时下,音乐更有向豪华、高档化发展的趋势。受进口音乐的影响,一些人似乎越来越热衷于搞大投资、大制作,重视高科技手段和视听冲击力,却把音乐的本质丢弃了。或许,这一时能给观众以感官刺激,但终究难以动人心弦,久而久之,必令人生嫌厌之心。想王洛宾创作的歌曲,并不要大的背景、大的场面,并不要大的制作、大的投入,有时甚至不要任何乐器的伴奏,歌曲一从口中唱出,凭借优美的音乐旋律,温厚而贴近生活的歌词,便能拨动观众的思想琴弦,引发人们的感情共鸣,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是啊,王洛宾最大的成功不是改编而是继承,是吸纳具有民族特色的原生态音乐,而不是一味迎合时尚。是的,只有从自己民族音乐的根处才能挖掘出新的东西,也只有自己的原创才能走向世界。

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国家,不能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民族音乐和民族精神。走出象牙塔,拓宽视野,汲取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给予的丰沛的精神馈赠,创作出富于冲击力、生命力的精品力作,当是广大音乐工作者为我们时代做出的历史回应,无疑也是对王洛宾最生动的纪念。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