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浓浓乡情忆范老

遵 义


每当品尝范师傅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酱菜或路经该公司在百官的专销店时,我就会想起一个慈祥的老人——上虞乡贤范寿康。该公司是范老亲属的后人开的,那为什么不称“范先生”而用“范师傅”呢,我感到遗憾。因为,范寿康先生对春晖中学,对上虞故乡,一直怀着浓厚感情,恰如其分地用“范先生”,更能激起人们对这位老先生的缅怀。

范老先生(1895—1983),丰惠人;1913年与郭沫若、郁达夫等同渡日本留学,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回国后在商务编译所哲学教育工作部任职。1926年,应中山大学代校长经亨颐之聘任中山大学秘书长。范寿康父亲范高平曾任浙江商会会长,是经亨颐的同乡好友,范寿康的才能经亨颐十分清楚。第二年,为发展春晖中学,经亨颐又聘年轻有为的范寿康任春晖中学校长(名为代校长,经亨颐挂校长职名)。范先生为办好家乡这所闻名遐迩的中学,以校为家,还在校门外筑宅携家眷定居。他呕心沥血,身先士卒。在他任内,学校经费已日趋拮据。但他还是设法新建了“二字房”和“西雨楼”两幢男、女生宿舍,扩办了高中部,使春晖中学扩大了规模,上了新台阶。这是春晖发展史上的一个光彩的里程碑。春晖的现在已非昔日可比,而且范老所建的二字房、西雨楼已从春晖园里消失,但范老的功绩,春晖后人切不能淡忘,而应永远追忆。使人痛心的是1930年夏的绑票事件使范寿康先生身心受严重摧残,得营救后他被迫辞职离开了春晖。

1932年起,范先生先后在安徽大学任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任哲学系教授兼主任。抗日战争爆发,范先生弃教从政,任国共合作的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副厅长兼第七处处长,他的好友郭沫若任厅长,政治部副主任是周恩来。抗战胜利后,范寿康先生被派往台湾参加接收工作,任台湾省长官公署教育处长,对台湾日本帝国主义50年统治的奴化教育,范先生全盘改革,迅速恢复中华民族文化。先生是发展台湾民族教育的第一功臣。1947年,范先生又从政坛重返教坛,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历史的原因使范先生与大陆隔离了四十个春秋。但他身在台湾,心念大陆故乡,心念他创业过的春晖中学。一首《忆上虞白马湖》诗,记忆着先生与故乡白马湖的情结:“衰年更切故乡情,汉有曹碑晋谢茔。最是傍湖花似锦,柳荫三月啭流莺。”1981年,春晖中学七十周年校庆前夕,范老校长特地亲笔题词辗转美国寄回故乡白马湖,随后赴美暂居。其间范先生已归心似箭,于是又吟诗抒怀:“飘飘宛似一沙鸥,华府逢秋月满楼。故国河山无限好,暮春三月上神州。”

1982年4月,范寿康先生终于回到了他魂牵梦萦的大陆故乡。回大陆的第一件事自然是看看久违的故乡、久违的春晖。已是87岁高龄的范老,不顾路途劳累,从北京南下,兴致勃勃重游春晖园。在师生为老校长举行的欢迎会上,老人作了情深意切的演讲。他阐述了做人的标尺,对春晖后学提出了殷切希望:“青年今后的理想在于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作重大的贡献。”范老看了家乡的新面貌,为他的回大陆之举自豪,他又写诗抒情:“半生漂泊东归客,喜见故乡万象新。建国一心齐努力,风光蓬勃似三春。”并以诗表示愿为国出老力:“报国应忘老,人间爱晚晴。欣逢中兴日,愿作鼓吹声。”回大陆后,范老受到邓小平、邓颖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任全国政协常委,居北京木樨地。他在繁忙的会客访友之余,仍不辍笔耕。如出于对世伯经亨颐的崇敬,写了《经亨颐传》,整理了许多教育讲稿,汇集成《范寿康教育论著》书稿。使人悲痛不已的是这位“报国应忘老”的长者,竟于次年溘然长逝!先生去世前五天,还手抄于右任诗:“葬我于高上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这是先生对还在台湾的友人的思念和对海峡两岸统一的渴望。

依范老的遗愿,范老的骨灰灵柩,由经普椿世妹和范老亲属护送安葬于故乡丰惠镇竹老畈(廖承志副委员长撰墓碑铭文),范老永远安息在他深爱的故乡怀抱中。

范老先生走了,但春晖人对范老的追忆更切。范老子女根据范老生前意愿,将范老一万余元书稿费积蓄赠春晖中学作奖学基金。基金现在看来虽少,但这是范老留给后人的所有物质财富。透过这一万元看范先生的浓浓乡情,却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