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忆柯灵

顾志坤


确切地说,1985年最早发起举办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夏丏尊先生纪念活动的是三个人,一个是巴金,一个是周谷城,一个就是柯灵,信是写给浙江省文联并转省人民政府的,时间是这年的十一月,隔了一个月,才有了北京的十五位名人写给省政府的签名信。

在这些签名的人中间,柯灵是比较年轻的一位,不过也已八十多岁了。他们中的有些人,比如胡愈之、朱光潜、王力、俞平伯等等,原本就是他的先生辈,他们中的有些人,当颤抖着手在那封发起函上签完名之后没多久,就先后过世了,如胡愈之、丁玲、朱光潜、王力等。也就是说,他们并没有看到这个他们原本想亲自参加的后来在全国曾产生过影响的纪念活动的召开。而是去九泉之下与他们的好朋友夏丏尊相会了。

其他的签名者几乎也没有来,他们中的多数人,因为年龄和身体的原因,不是住在医院里,就是已经走不动路了。来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夏先生的女婿叶至善,一个就是柯灵老。可以这么说,在这次活动举办的前后日子里,柯灵老是最忙的人之一,他不仅要写文章,要联络参加纪念活动的人,要提供有关历史的资料,还要陪同我们去拜访一些与夏先生有过密切交往的人,比如巴金等。在淮海路一间老式的光线有些昏暗的小楼里,我们在1986年仲夏的某一天,与柯灵老面桌而坐,透过玻璃杯中腾起的淡淡的茶雾,我看到柯灵老整理得 十分整洁的书桌上摊着一迭稿纸,上面已写着半页的文字,那娟秀而工整的字体宛如柯灵老的人一样清致、飘逸,但我不知道他在写什么。去年的秋天,我曾听说他想回绍兴老家“避嚣埋头写作”长篇小说《上海百年》,后来因故没有成行,莫非这桌上摊着的,就是这部反映上海百年沧桑的长篇巨著的手稿。

柯灵老的夫人陈国容老师为我们续完茶之后,柯灵老就很自然地谈起了与夏丏尊先生的交往,他说:“我的真正的文学生涯,是从在1926年由开明书店创办的《妇女杂志》上发表了一首叙事诗《织布的妇人》开始的,那时候在开明主持事务的就是夏先生。后来因为交往得多了,就常常往开明书店跑,看见那些老先生们安贫乐道的样子,实在不能不从心底感动。那时候刚胜利后不久,重庆来的大员们正在上海乱哄哄地闹“接收”,而那些文艺界的前辈们都还拿着大饼用开水泡了当中饭。丏尊先生是很老的一辈了,也一样的吃着苦。最初我常在电车的拖车里看见他,老态龙钟,毫无抵抗地被人挤来挤去。后来据说连电车也坐不起,只好经常跑路……丏尊先生进过一次日本宪兵队,出来以后,我跟朋友去看他,他约略说了些经过,连连笑着说“没有吃什么苦……”

其实我们知道柯灵老在上海沦陷期间也被日本宪兵队拘捕过,敌伪对他滥施毒刑,给他坐老虎凳,灌辣椒水,但柯灵老始终不肯低头,保持了一个中国文人真正的气节。

柯灵老笑着说:“我那时候还年轻,比起夏先生,我还可以抵挡一阵子。”

谈起举办夏丏尊先生纪念活动的事,柯灵老这样说,这个活动档次是很高的,从签名的人来看,国内最顶尖的人物差不多都在里面了,所以一定要搞好。搞好了,对提高上虞的知名度是很有好处的。对于这个会,我是一定要去的,文章我也写了好几篇,一篇是我与杨幼生先生合写的,在二月份,已经发表了,一篇正在写。说着他伸手把书桌上的那张写着半页文字的稿纸拿过来给我看,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进来时,柯灵老放下了手头正在创作的长篇小说,正在赶写纪念夏丏尊先生的这篇文章,我接过来一看,只见在稿纸的楣格上,写着这样的标题:“欲造平淡难”——夏丏尊先生生辰百年祭。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