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朱自清足下的荷塘

陈炳坤


不少人读过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但很少有人知道那个荷塘在何处,是什么样?有些人虽然知道它在清华大学,但以前大学不对外开放,还是无缘实地欣赏。近几年大学拆除围墙向社会开放,清华成了人们向往的旅游景点之一,那个荷塘更是游人必到的处所,笔者也有幸细细欣赏了那里的景色。现在的清华,有好几个门可以进入。南门是正门,进南门到办公楼往西可以去那个荷塘,进西门往东走也可以去。去年秋天的一天下午,我进西门,约走二三十米,有一座桥,过桥沿河边小道往北走一里多路,顺道再往东走几十米,就见到一处土坡。爬上土坡,就看到荷塘了。

站在北面的高坡向南望去,它像腰圆形,南北狭,东西长,总面积我估计不足1000平方米。西北角有一处人工瀑布。东面、西面和北面是土墩和假山,只有羊肠小道;南岸是不错的石板路,在树丛中有一所七开间的古宅,向北临水,显然是后门,门前有道地和埠头,门上挂有《水木清华》牌匾。水木清华是取其水清木华之意,指其环境而言。两边廊柱上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下联是“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看了对联,再看四周景色,四周密密匝匝都是树,那土坡、湖岸、荷塘层次分明,色彩浓重而不失绚丽。可见景色非同一般,那副对联并非文人胡诌。据说此地原是清朝一处王府的后花园。再往前东岸有一处四角形的古亭,原名“迤东亭”,1978年在纪念朱自清先生逝世三十周年时,命名为《自清亭》。

荷塘出身“名门”,景色迷人。朱自清先生在一个夜晚来到荷塘,“路上只有我一个人,背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象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便觉是个自由的人。”在这位热爱自由的老先生笔下,这处荷塘简直成了瑶池仙景: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的,有羞涩地打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宠着轻纱的梦。”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

先生把清华的荷塘写得如此之美,以至让一位北京大学的校友不免有了些妒意,他在《北大地图》一书中给一处荷塘的照片配写了这么一段文字:(北大)“西门这边的荷塘可比清华那‘荷塘月色’要美多了,可怎么就不钻出个文豪来也写上一篇‘月色荷塘’呢?遗憾啊……”

绕过东岸,到了北岸,那是一排假山。山上树木郁郁葱葱,下边是半塘清水、半塘荷叶,荷花也开了不少,红的、白的、粉的,竞相争艳。从东南往西走,过了几十米羊肠小道,假山边有一座汉白玉雕像,高大如真人。他面庞削瘦,戴一副眼镜,穿一件中式长衫,挺直了脊背,面向东南,安坐在石头上。这就是朱自清像。在瞻仰时,我忽然想,当年清华又是为先生安放雕像,又是命名亭子,搞得相当隆重,大概不仅因为先生是清华的教授和写过“荷塘月色”吧!为了弄个明白,寻找珠丝马迹,我又往回走。

果然,回到东南角的四方亭前,发现一块石碑,碑文上有朱自清的简历,记明他是江苏东海人(有说是浙江绍兴人的, 并曾在上虞春晖中学任教),“我校中文系教授,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1926年曾参加‘三·一八’爱国游行(注)。抗战胜利后,他领衔发表声明,积极支持革命学生反帝反蒋的斗争:宁可饿死,不吃帝国主义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慨。”看到这,我明白了,清华当年如此隆重地为先生树碑立传,是为了敬仰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今天人们到此来欣赏荷塘,我想也不仅仅为欣赏这里的自然景色吧!

注:1926年3月18日,北京爱国学生游行请愿,要求北洋政府拒绝日、美等八国严重侵犯中国领土的“最后通牒”,段琪瑞政府竟下令开枪,致使当场死47人,伤200多人。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