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山水有言

闾剑宝


人总是愿意聆听山水的心语,然后诗意地生活。 —— 题记

山 行

溪口。雪山景区。不知道经过了多少个曲折来回,车终于停到了雪窦寺。春日的山峦一片葱茏,满眼皆绿。我们踏过古松夹道的卵石小径,跟随着淙淙铮铮的溪涧流水,来到了千丈岩顶。岩顶的灌木丛高过人头,从罅隙中隐约可见山岩被神工鬼斧劈去了大半,森然壁立,不见根底。山谷空荡荡的,偶尔有几声鸟鸣,应和着风中的水声,遥远而撩人。崖边有围栏,人还是顿生一股寒意,不敢越雷池一步。同行的涧水则不然,似乎浑若无知,仿佛若有所求,依旧步履从容,谈笑前行,不停地从岩顶向前跨出,跨出。随着涧水的跨出、跳落,崖壁挂起了素幔,山谷生出了天籁。在崖下的游人看来,瀑布白练般地挂在崖顶,曼舞轻歌,好像浑然天成,亘古就有。殊不知没有了岩顶涧水淡然决然的行旅,瀑布将失去灵性,天籁将成为绝响。在涧水跳落的岩顶边,竖着一块标牌,上面演绎着一位屠夫在此地放下屠刀,跳崖成仁,被仙鹤接应而立地成佛的往事。也许是荡涤尘埃的涧水有知,期盼着如屠夫般的纵身一跳,在坠落的虚无中完成圣洁的升华,幻化出七彩的虹霓,带着青山绿树不灭的精魂,追随白云,浪迹天涯。

从千丈岩顶右行,转过一座拱桥,我们数数青绿的石级,闻闻野花的清香,追寻着妙高台的神秘遗韵。此时充溢心头的,不再是涧水难以释怀的至柔至刚,而是风清云白的空灵和陶然。置身妙高台,头顶是虬枝交柯的疏朗绿荫,脚下是行脚暂憩的厚重平台。前方峰峦如聚,绿浪成波,星星点点的红叶掩映其中,夺人心目。亭下湖玉坠似的挂在树梢下,折射着间或明灭的春辉余光。清风徐来,鸟语啁啾,恍若世外桃源。你很难相信就在这方静得难以再静,清得难以再清的所在,有人曾心急如焚,不甘寂寞,或怒或怨或嗔,真是可惜了这里的绿树青山。辛弃疾陶醉于“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情与貌,略相似”,那是他有一颗历经坎坷而不移的童心。人要是无意于山水尘世的自然之趣,即使身处化外之地,也总是枉然。与我们同行的还有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在下山时老是嘟着嘴巴,问她,答曰:“山上就是树,一点也不好玩!”闻之令人莞尔。

下得山来,我们踏上归程。从雪窦寺继续前行,沿盘山公路,经四明山镇回家。窄窄的沥青路面平整如砥,犹如九曲回肠,密针细线般将座座山峰连成一体。人在车上,车在树上,我们不像是坐车,倒像是骑着滑板在林间滑行,轻捷而舒展。两旁的景致风情也越来越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等到车在弯道旁与路边的一个凉亭擦身而过,我不由自主地将车刹住。凉亭并不别致,是四明山区常见的四方建筑,垒石而成,覆瓦而就,只是岁月的风霜将它打磨得朴实和灰暗。记得儿时曾常来这里打草、摘野草莓、攀山岩玩,累了就在凉亭里歇息,兴尽之后就穿越山岗上十几里的羊肠小道回家。自从开始读中学,就再也没有来过这里。三十多年后的不期而遇,恍若经过了长长的时空隧道,使我回到了曾经活泼无忧的童年。

从凉亭边的简易公路回家后,给朋友发了这样一则短信:

盘道葱茏三百旋,群峰摇荡四明路。

人浮树上车沉下,亭边可忆童年图。

海 滨

舟山。朱家尖海滨。已记不清是第几次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岸边沙屑如粉,沙滩如棉。没有小木屋,也没有帐篷、阳伞,唯有清风几缕,海鸥几声,游人几点。放眼天水一线处,莽莽苍苍,海阔天空;凝视水波荡漾处,曲线绵绵,生生不息。海面由平而皱,海浪由起而伏,海水由蓝而白,海滩由白而黄。顺着沙沙作响的海水,我进进退退,欲前又止,欲后又忍,要不是怕湿了衣服,我会一直走上去,走上去的。

后与友人驱车,沿着沙滩尽头的盘山小路,迤逦来到临水而立的山顶,俯瞰不忍离去的海湾。也许是廓大的海拓宽了人的视野,也许是耸立的山提升了人的境界,在我的眼前,刚才莽苍苍的海湾竟忽而成了静悄悄的湖泊。雪白的波纹不再嬉戏追逐,也不再喁喁私语,犹如一双古典的擢素纤手,轻轻拂拭着岸边寂寞的肌肤,圣洁而专注。渐渐地,眼前的海面幻化成了胸中的一泓春水,蓝天白云,若出其中;清风归棹,若出其里。山是我的臂膊,海是我的胸怀,阳光是我的明眸,天地是我的春色了。

“想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太白人山无间的亲昵,总是让人欣羡。今天我忘情在海湾,与山与水相看成一体,相视成一人,似乎依稀看见了他千年飘逸的风姿。文人雅士笔下的世界,总是少有世俗的烟尘和喧嚣,这可能跟他们择山而居,逐水而处有内在的姻缘。王维山居枕石漱流的宁静,姜夔篱角黄昏自倚修竹的高雅,张孝祥万顷玉鉴琼田着扁舟的洒脱,令后人神往而羞赧。然而,滚滚红尘并非多数人能够超越,平凡如我辈者,注定要随尘世的起落随波逐流,寂寞而忙碌。即使偶尔的忘俗和豁达,也只是对自然山水、人情世态的惊鸿一瞥,短暂而朦胧。也许就是这瞬息的会意和融合,思接千载,视通古今,让人从造化的无尽藏中觅得了消解烦恼的顿悟和禅机。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山野中觅得真趣,在世俗中活得恬然,莫过于陶渊明了。生活的真谛委实在心不在物。我们埋怨现实的琐屑,可能是心不够高远:我们责怪周遭的混浊,可能是心不够清纯;我们遗憾眼前的寒伧与局促,可能是心不够丰厚和悠闲……那一声“心存丘壑,城市无异山林;兴寄烟霞,阎浮有如蓬岛”的叮咛,正是古圣先哲千淘万漉探骊得珠后惠赠人们的灼见真知。有人抱怨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更有人主张一个心灵的境界即是一片美丽的风景。多一些清雅之趣,山水自会多一份怡然空阔;多一种包容之意,尘世自会多一份超凡脱俗。如果说陶醉于名山异水是一种美丽的缘分,那么,钟情于庸常的晨风晚霞、野草俗花乃至柴米油盐酱醋茶,更是一种难得的诗意和升华。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