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盛世剪纸别样红

赵伟平 顾娟芬


春节期间,笔者来到小越镇,一进镇政府大楼,立马感受到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只见大楼走廊上、办公室内,处处点缀的是题中有题、花中有花、粗中有细、拙中见灵的剪纸作品。线条优美的花朵,古朴灵奇的动物,夸张有趣的人物,配上紫黑凝重的镜框,显得喜庆而又雅致,让人不由地产生“任它二月春风好,剪出垂柳恐不如”的感慨。而这一切的来源,不过是当地农民的一把剪子、一个刻刀、几方宣纸。

怀着这种浓厚的好奇,笔者进了小越镇倪梁村。倪梁村是明代大书法家、礼部尚书、翰林院学士倪元璐的老家,素有剪纸的传统。笔者到达那天,镇文化站孙柏钱站长正带领一班男男女女,在搞剪纸活动。据老孙介绍,小越剪纸已有1400多年历史。当时的小越是杭甬水路上重要的坝头,来往的商船、客船都会在这里歇歇脚,补充给养,而剪纸是船家和客人们装点生活的共同爱好。于是,坝头周围的街面上忽拉地便多了许多剪纸店,而剪纸艺术也在那时落地生根了。及至五代,吴越王钱缪在此斩孽蛇嫁小女,令小越剪纸的风气更盛。《武林梵志》载,五代时“吴越王于行吉之日……城外百户,不张悬锦缎,皆用彩纸剪人马以代”,印证着那时的剪纸辉煌。上世纪80年代初,镇文化站在搜集整理民间故事、谚语、歌谣、舞蹈“四套集成”时,发现了这一散落民间鲜人识的古老艺术。

在现场,笔者看到了今年已82岁高龄的陈阿芝老太。老太满头白发,背有些弓,耳朵也有点背了,但手脚还是特利索。特别是在剪纸时,拿剪子的手灵活得丝毫不逊年轻人。她不识字,但在剪纸中却有自己的语言体系:蝙蝠代表“遍地是福”、梅兰竹菊分别代表“冬春夏秋”、第一生肖的老鼠代表“子”、双钱代表圆满如意……她说,女人家天生与剪纸有缘。因为当地风俗,生老病死、出嫁生娃、殡葬祭祀、逢年过节,家中女人都要剪点什么,或作绣花样,或张贴门窗,讨个彩头,避个邪气,图个吉利。特别是女儿家出嫁时,农家“三桶”——脚桶上要贴“永结连理”、面桶上要贴“鸳鸯双喜”、饭桶上要贴“五谷丰登”……一个女人的剪纸水平,往往就代表了她的女红水平,是她嫁个好人家的独特资本。所以,她从小跟着奶奶学剪纸,到如今好像已经剪上了瘾,一天不剪,就好像缺了些什么似的。

陈老太可以说是小越剪纸的“活标本”。1000多年来,正是当地这种独特的乡风,使得像她这样的一大批小越女人,在母亲、祖母和邻家女人的口授身传、耳濡目染下,拿起了剪子,在剪子、红纸和约定俗成的纹样符号构成的世界里,在阳线相连、阴线相间的非文字化体验中,感受生命,祈愿祝福,寄托情感。而小越剪纸,就在这样依托血缘、地缘、业缘的代代相传中,在日复一日、朴素平凡的简约生活中,成长为一棵奇特的文化大树,并在今天的盛世里赓续着新的辉煌。如今,镇里已成立了专门的剪纸协会,有着骨干会员上百人,成员遍布学生、教师、干部、职工、农民等各个阶层,年纪最大的83岁,而最小的只不过10来岁,而《福寿双全》、《龙凤呈祥》、《八仙过海》等一批传统的剪纸作品,都已进入了镇里专门的花样档案。

或许是受江南水乡温婉清雅的韵致熏陶,又或许是盛世中的人们对美的追求勃兴,小越剪纸协会中竟也不乏男性。罗家村的王灿根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位。老王带点肢残,平日里以在马路边摆个小摊修自行车为生。一个偶然的机会,与剪纸结下了缘,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虽然开始家人都反对,但对剪纸已达痴迷境地的他不为所动。白天练摊没有余暇,买宣纸没有余钱,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剪各种旧报纸。由于功夫下的深,他的剪纸水平已渐入化境,创作的主题作品已多次在各种竞赛中获奖。他说,如今家人已不反对他剪纸,空下来时一家人聚在一起看看纸花,感觉生活还是蛮有滋味的。

男性思维的大开大合和下刀的稳、准、巧,为小越剪纸注入了新的异彩。如今,像孙柏钱、王灿根等一批有美术功底的男人们,都已不满足于用传统的剪子裁剪对称的图案,转而拿起了篆刻用的各式刀具。用刀刻出纸花,虽然对工艺的要求更为复杂,对创作者的下刀稳定性也是个考验,但相对于原来的剪纸,线条更加纤细,图案更加多变,主题也更加随心所欲。老孙说,如今他看到一幅喜欢的画,都可以花点时间临摹着把它刻下来。在倪梁村的剪纸展厅,笔者看到了他们创作的《国庆花篮》——各式各样的鲜花,烘托着中间的节庆灯笼,隔物换景,层层垒高,气氛热烈,手法细腻,真正做到了“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不由令人叫绝。

与其它脱胎于民间的艺术类别一样,小越剪纸的题材在自发阶段也不可避免地带有点局限性,有些甚至带点迷信色彩,譬如用于祭神招魂的纸马、纸钱、领路幡等等。唐代大诗人杜甫《彭衙行》中“暖汤濯我足,剪纸招吾魂”,可能说得正是此俗。为此,镇里因势利导,在进一步发挥剪纸原有的浓郁生活气息之同时,有意识地举办体育、计生、宣教等各类主题竞赛,引导协会会员不断地为小越剪纸丰富新的时代内涵。就在前些天,镇里结合我市九运会而举办了“迎奥运剪纸展”,向会员征集各类体育题材的剪纸作品。足球、篮球、体操、射击……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实现了古老剪纸与现代体育的完美联姻。

“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据小越镇党委书记徐耘介绍,在互联网络方兴未艾、文化快餐风靡世界的今天,民间剪纸这一原生态的艺术,也正脱去其粗陋的外衣,而登上大雅之堂,成为社会各界人士争相收藏的时尚作品,甚至被人称为“收藏的软黄金”。或许,正如有识之士所说的,文化,并不只是文字和知识的堆砌物,那些最普遍的东西往往反映着最本原的东西,那些生活中最切身的东西,正是最靠近生命本质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小越镇保护、挖掘、弘扬剪纸艺术之举,不正是其意深远、其德无量吗?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