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老家盖北

韦人


想起老家,每一个在外奔波的人,那份暖暖的乡情,就如一抹水烟,会在不经意间弥漫心头,激起莫名的感动。

而像我这样从盖北出来在外工作的人,因有了夏盖山的身影横亘胸间,心里牵扯老家的那股情感,则是更加的浓烈、执着。由于从幼小起就有着割舍不断的关系,这夏盖山在自己心里也就有了无可动摇的地位。一想到老家,自然就会想起“夏盖山与金牛”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清晰地记起孩提时代,经常和伙伴们一起,呼啦啦冲到山顶西首的石门坎,齐呼大喊:“笃笃石门开,金牛快出来,天上神仙有信来,金丝稻草带来哉。”那份天真和热闹,现在想来依然怦然心动。

老家盖北过去曾是一片潮进潮出的滩涂。自从一百多年前,祖辈们陆续从萧山、绍兴、余姚等地迁徙到此,筑塘挡潮,围丘垦荒,百年风雨后,慢慢演变为如今盖北这个模样。祖辈们的垦荒史充满了辛酸和血泪,经历了道不完的苦难。但在恶劣的生存环境里,他们犹如滩涂上的芦苇,在一片盐碱地里深深扎根生长。就算是狂风大潮一次次冲毁家园,一切荡然无存,即便是“年年搭舍年年逃,做人好比沙头鸟”,依然如同夏盖山那般坚毅,咬紧牙关,挺起胸膛;如同劳燕筑巢,重搭草房,修复堤塘,以特有的韧劲和乐观态度,种豆植棉,捕鱼晒盐,开创新的生活,在一个个诸如“元宝丘”、“隆昌丘”、“仁和丘”的沙地里,垦种美好的希望。

沧海桑田,穷则思变。经过老家几代人、拓荒者般的艰苦奋斗,原来一片荒芜的滩涂地,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江南吐鲁番”,变化之快之大之好,足令祖辈们欣慰和当今老家人自豪。而在经历这可喜变化的过程中,最难能可贵的是家乡父老身上所具有的精神,那种因了祖辈遗传、血管里流淌着的“吃苦耐劳,坚毅顽强”的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战胜了一个个艰难困苦;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足以奋发图强。而这种精神,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的场景,莫过于每一次大围涂的堵通抢险,盖北的突击队总是冲锋在前,日夜苦战在冰冷湍急的潮水中,确保了围涂成功。使外乡人不得不从心底里佩服这批被称之为“海里人”的盖北老乡,特别肯吃苦,特别能奋战。也正是有了这种精神,老家人在“左”倾思潮盛行,大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月,敢闯敢试敢冒,种烟叶、种麦冬、种榨菜、种葡萄,不怕挫折、不断摸索,终使老家成为名副其实的榨菜之乡、葡萄之乡,渐渐鼓起了腰包,引得外乡人连连赞叹。

离开老家在外工作已二十多年。这么多年中,老家的进步和变化,合着时代前进的步伐,更是日新月异。每回老家一趟,看到的是乡亲们的脸色更红润了,灿烂的笑容更多了。泥泞不堪的乡间小道,已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哗哗”的自来水顶替了“天落水”,原先到处可见的茅草房早已被幢幢楼房所替代。路灯早亮了,河水也清了,房前屋后的花花草草也多了,家家过上了安定小康的好日子。

“上帝创造了天地”,而盖北人创建了自己的家园。如今的老家繁荣兴旺,已没有人能想得到夏盖山北面这个地方,在一百多年前竟还是一个人烟荒芜之地;也没有人能预料,经过两万多盖北父老乡亲的勤奋劳作和聪明能干,今后老家还会发生何种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只有一点可以肯定,老家盖北一定会变得越来越美好。每当想起这些,自己就像是在夏盖山脚喝了那甘洌的“三眼井”水,那个甜蜜啊,久久留在心头。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