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迟到的造访

顾志坤


访丁玲,是我们北京之行一个重要的议程,然而丁玲已经驾鹤西去了。

丁玲是与胡愈之、叶圣陶、夏衍、巴金等建议举办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夏丏尊先生逝世四十周年和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的十八位发起人之一,署名时间是1985年12月。不过那时她已住进北京的协和医院。她似乎是突然得的病,医生告诉她,她的病很重,必须住医院。没办法,她只好把去河北蔚县续写《在严寒的日子里》的创作计划搁下了,而把自己主持的《中国》杂志的有关事务带进病房里,尽管医院按“病危”的级别护理她,但她还是在病床上度过了八十一岁的生日,在病床上签上了为纪念她尊敬的师长夏丏尊先生的发起函署名,而且,还颤抖着手,完成了她人生及创作生涯中最后的作品《感谢与祝贺——为开明书店创建六十周年而作》。

丁玲与夏丏尊相交,大致在三十年代初,那时她的爱人胡也频为偿还“红黑”出版社倒闭后欠下的债务,离沪去山东济南教书。丁玲亦来到济南,没想刚刚落脚,胡也频就遭当局通缉,于是只好重返上海。1931年1月17日,胡也频在上海被捕,丁玲在多方奔走营救无望的情况下,找到了正在开明书店任编辑所主任的夏丏尊。夏丏尊是沪上文化界有名的老好人,为人正直、和蔼可亲,别人有困难,他总会竭尽全力去帮助。于是夏丏尊当即就联系上好友叶圣陶,并联名写信请国民党元老邵力子帮忙,同时又在开明书店募钱营救胡也频。虽然后来营救失败了,胡也频殉难于上海龙华的刑场上,但对夏丏尊,丁玲是深深感激的。没多久,丁玲自己也被国民党特务绑架了。夏丏尊闻讯,又立即联系叶圣陶、蔡元培、杨杏佛、陈望道、柳亚子、胡愈之、郁达夫等39人,联名打电报给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院长汪精卫、司法行政部长罗文干,吁请释放丁玲和潘梓年。

作为上海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的成员,丁玲与夏丏尊在文化界的许多场合中,是常常见面又多有合作的,丁玲的许多作品,如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在黑暗中》等,也都经夏丏尊之手,在开明书店出版。这些充满着激情和乡土气息的作品发表以后,不仅使丁玲这样的青年作家在文坛上脱颖而出,也使闷郁消沉的沪上文坛现出了一缕缕健康和充满生机的阳光,当然,也帮助了因生计无着而陷于窘迫的一批亭子间作家解了暂时的困难。

丁玲于1936年9月在党组织的帮助下逃离南京,旋即奔赴陕北。此前她已在南京监狱被押两年。她是在陕北的宣化瓦窑厂与逮斐、陈明合写话剧《窑工》途中闻讯夏丏尊在上海去世的消息,时间是1946年4月。“她很难过。”1986年5月23日,我们在丁玲家中拜访后来成为她老伴的陈明时,这位与丁玲风雨同舟相随多年的老人这样对我们说:“夏丏尊是她的师长,也可以说是她的前辈,她对他很敬佩,也很感恩,因为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夏丏尊都帮助过她。”说着,老人把我们引进了另一间屋子。那是一间弥漫着阳光的正厅,中间挂着一幅丁玲被放大了的巨幅黑白照片。那满头飘逸的白发,仿佛使人感到这位命途多舛的杰出作家正行进在风雨旅途中;而那双被岁月的皱褶包围着的睿智而犀利的眼睛,正注视着前方,仿佛要透过历史的尘埃,看穿过去,也期盼未来。

忽然,我在这张照片的下面,看到有人写着这样一行文字:历经人生的风涛之后,丁玲走向了人类文艺永恒的殿堂。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