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听涛石峡书院

陈荣力



大凡钟情传统文化的人,对旧时的书院都会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向往和亲近。平生也晚,除了文字的阅读中对旧时的书院有所涉猎外,遗存于世的书院却从未有幸瞻仰过。不料国庆长假的淳安千岛湖之行,意外地偿了我的夙愿。

游千岛湖,我们走的是B线,依次游览温馨岛、鸟岛、龙山岛三岛。温馨岛以水上摩托、降落伞等现代游艺设施为主,鸟岛除了几只圈养的孔雀和不愿说话的八哥,剩下的也就是—座名为状元桥的人工索桥了,因此大半天的游览正应了一句旅游的老话:不来想来,来了就悔。及至到了最后一个龙山岛,当导游小姐介绍,此岛有朱熹当年曾讲学的石峡书院时,不知是疲惫还是对朱熹的淡漠,全船七八十位游客,登石阶沿山而上书院的只有寥寥十多个人,尽管那石阶也不过百余级而已。

不消说,我是走在最前面的一个了,但一路走心中毕竟还有一点忐忑。我想,连两个县城都沉入湖底的千岛湖上,迄今已有800多年的龙山岛石峡书院,最多怕也只是一处残破的遗址了。不过就算是遗址吧,直接的真实触摸总也比文字的间接了解要强得多。这样想着,石峡书院竟在眼前,而眼前的事实则大出乎于我的意料。建在龙山岛半山腰的石峡书院,非但不是一处遗址,其建筑的精致与完好更堪称一个小小的奇迹。虽然已辟为一处旅游景点的石峡书院,不能排除现代维修的成分,但其乌檐粉墙的风貌和庄重敦厚的气势,依旧保存着南宋建筑的特质。

许是限于地势的缘故吧,石峡书院并不大。两进的江南院落式建筑,前面一个狭长的院子,连接院子的是一座高高的墙门,跨进墙门即是一个约200来平方米的讲堂。讲堂的构造与一般大户人家的中堂相仿,所不同的是为利于采光,偏中间部分的上方并不加顶,直接与天空相连。因此准确地说,讲堂是由前半截的回廊、中间的天井和后半截的厅堂组成。虽然讲堂中摆放的课桌凳椅,让人一眼便能看出是仿古的产品,但那一地平整的青石板和周正粗实的木质梁柱、泛着暗红色泽的画檐雕栋,在让人油生沧桑的同时亦传递出一片无言的端庄与大气。站在讲堂中,默默地逡视着那些经尽了800多年岁月的檐栋梁柱、门窗砖瓦、青苔草木,一时间我有点茫然。我无法想象800多年前方巾长须的朱熹,在这讲堂上讲学时是怎样的神态。我也无法想象800多年后的今天,那些走进书院的人们又会是一种怎样的思绪。坦率地说,除了那首《观书有感》,除了“理在先,气在后”、“去人欲,存天理”等皮毛以外,对南宋这个从婺源走来的中国理学宗师,我们这一代人更多的是生疏。这种生疏既有时间的遮蔽,有自南宋理宗朝“程朱理学”被奉为“官学”的隔阂,更有近代以来伴随着众多旧书院的消失,传统文化被目为糟粕、羁绊的偏激和轻薄。

跨过讲堂后侧的腰门,进入书院的第二进,又是一座连着一个小小天井的厅堂。看建筑,那厅堂原该是书院的侧屋,现在则成了香火缭绕的膜拜之地,我想,里面供奉着的该是朱熹了。第二进的小天井其实也是一个过道,与通向院外的后门相连。走出后门刚跨下台阶,忽有一方小小的石砌水塘映入眼帘。已是初秋,水塘一角的几朵睡莲粉红得正旺。正诧异间,导游小姐却要大家猜这塘有什么典故。起初我还有点迟疑,莫非就是《千家诗》中大名鼎鼎的《观书有感》的方塘?一问,果然是当年朱熹写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方塘了。导游小姐怕我们不信,又特地引我们到边上由现任中国书协主席沈鹏先生书写的诗碑前观看。由石峡书院而“半亩方塘”,千岛湖之旅的最后一站,带给我的何止只是意外和惊喜呢。

同行的游客大都坐在石阶上休息,看看时间尚早,我到底还有点不甘,于是又独自折返,再次走进石峡书院。许是一个人的缘故,空荡荡的书院里此刻没有一丝动静。呆呆地端坐在讲堂的书凳上,恍惚之中我的耳边回荡起一阵阵隐约的声响,那声响整齐合一、时隆时喑。起初我还以为声响来自书院外的山上,仔细辨听方知来自山下。起风了,那是风吹着山下的千岛湖水发出的涛声。不知为何,我忽然产生一个奇怪的念头:当年晦庵老人在石峡书院时,肯定也听到过涛声。尽管那时那涛声只是源自黄山的新安江的涛声,但同是从黄山流下的水,今日千岛湖的涛声与昔日新安江的涛声概是一脉相承的吧。一位作家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现代文明是葱蓊的植被,传统文化就是滋养植被的地下水,如果地下水停止了流动,植被便会变得凄清萧条,甚至呈现出荒漠化的前景。我想,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朱熹还是石峡书院都应是这地下水中的一眼旺泉吧。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