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西白山麓的红烛人生

——怀念母亲赵合轩老师

刘育平



春节期间整理书斋,偶尔发现一册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长乐镇志》,其中竟有这样的记述:“……嵊州市锦水小学校长赵合轩数十年如一日,以校为家,严谨治校,深受好评……”,我顿觉泪眼模糊,字里行间,母亲赵合轩音容宛在。

去年的11月26日是个令人揪心的日子,母亲心脏病复发,猝然去世。我们兄妹6人及家人分别从绍兴、新昌、嵊州连夜火速抵达上虞,抱着母亲遗体,一个个泣不成声。

母亲没来得及给儿女们留下一句遗言,但分别给我们留下了一纸条幅。那是在17年前的1989年秋天,母亲亲笔题写的《五必示儿》,字体工整,笔力劲挺。其内容为“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行必踏实,言必守信,财必清廉”。这是母亲生前为其膝下6个儿女制定的座右铭,即做人作事的准则。也是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母亲于1923年出生在东阳市巍镇的一个教育世家,18岁就读于浙江省著名的师范学校——慈溪锦堂师范,毕业后即全身心地投入乡村教育事业。母亲在长达40年的教师生涯中,先后担任嵊州锦水小学、绿溪中学校长职务长达二十八年半之久,是嵊州市教育史上资格最老的校长之一。母亲治学有方,诚挚育人,以身作则,不事张扬,党和政府曾给予无以数计的先进荣誉,她多次被评为县、区级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还被当选为嵊州市三届人大代表。六十年代浙江省人民政府从全省挑选3名乡村模范教师去杭州莫干山疗养,母亲赵合轩就名列其首。然而母亲向来淡泊名利,对荣誉守口如瓶,从未向任何人提及过。

母亲热爱乡村教育事业,深深眷恋着三尺讲台。锦水小学创办于清朝末年,地处会稽山腹地的西白山麓,是嵊州市家喻户晓的百年名校之一。解放初期乡村小学教师生活十分清苦,月工资最低时只有30公斤玉米,最高时也只有50公斤稻谷,但母亲总是乐在其中。她平时生活十分节俭,一个铜板掰开两半用,可一旦有贫苦农民子女半途辍学的,她会一次又一次地上门家访,苦口婆心劝其复学。还常常慷慨垫付学费。那一年我10岁生日,母亲破例为我新做了一件纱卡制服,在那年头的乡下可称得上是贵重服装,这“北京蓝”不知招来过多少同窗的羡慕目光,但不知何时母亲竟将这件衣服披到了四(1)班的一个穷孩子身上……。母亲对教书一丝不苟,家中五斗橱里堆满了母亲的备课笔记。有时我一觉醒来,鸡都不知啼了几遍,瘦弱的母亲还在煤油灯下批改作业,寒风透过窗缝,将灯苗吹得直打颤……。母亲直至84岁高龄,对锦水小学的校歌仍记忆犹新:“锦水屏瞻太白峰,剡溪渊源忆古风,桃李千行人物会同,切磋琢磨家国梁栋……”但她已记不清自己教出了多少学生,记不清走过多少弯弯山路去家访,记不清多少个油灯下呕心沥血的漫漫长夜。四十个春秋的教师生涯完全可以汇编成一部感人的电视连续剧——展现一名乡村人民教师的红烛人生。

我们兄妹都是母亲一手拉扯大的。因为那岁月,执着的父亲刘祖香也正忙着干一番大事业,每日风里来,雨里去,率领着成千上百的民工奋战荒山,开垦国营上虞茶场,创办上虞茶叶技术学校,根本无暇顾及家庭及儿女们。母亲爱学校,爱学生,也爱儿女们,她最大的愿望是青蓝相继、薪尽火传,我们兄妹中有人接上她的班。苍天不负苦心人,我们六兄妹都很争气,学习勤奋,成绩优良,不是考进中专就是读上大学。至今,在母亲膝下的满堂儿孙中,有13人继承了她的事业,接过她手中的三尺教鞭,迈上讲台,肩负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使命。其中还有2名校长,2名教导主任,2名文艺工作者,1名新闻记者,更有不少高级教师,有的还经常应聘去大学讲课。1992年,绍兴市人民政府向我们的大家庭颁发了“教师之家”的匾额,母亲欣喜不已,认为这是我们家庭有史以来最崇高的荣誉。春蚕吐丝,红烛闪亮,只因为人民教师是人类最崇高的职业。

“八旬处世自来但奉道德操守,一生育人身后惟余桃李芬芳。”这是我市一位著名诗人在母亲追悼会上撰写的挽联,也是对我母亲赵合轩红烛人生的概括和写真。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