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张大千与《石梁飞瀑图》

汪国泰



2006年元旦,我沿着“唐诗之路”,过新昌,上台岳,久怀去中国五大佛教地之一——天台国庆寺的夙愿,今日如愿以偿。

百里行松色,千重过水声。

高高翠微里,石梁横天台。

自剡中往天台,首先引人入胜,动人心魄的是石梁。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墨客与其结下了不解之缘。李白、孟浩然、袁枚、郭沫若、张大千等都曾有诗画。而今最引人注目的是画家张大千的一幅《石梁飞瀑图》,使我驻足不前。

张大千的《石梁飞瀑图》是颇具特色的一幅,曾引得世人交口称绝、赞誉不止。此画曾于1994年3月27日在北京长城饭店举行的“中国嘉德”94春季中国书画暨油画拍卖会上拍卖。在194件书画作品中,张大千的《石梁飞瀑图》排号是126号,以30万元的价格起拍,经过53个回合的反复叫价,最终以209万元成交,在国家齐白石先生所作的《松鹰图》高价竞卖176万元之上,把拍卖会推向了最高潮。可见张大千这幅杰作的价值和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张大千(1899-1983),四川内江人,名权,后改作爰,大千是他在1919年松江禅定寺当一百天和尚时所得的法号。其毕生创作,达到了“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的境界,集名画家、晚派艺术于一炉,多种题材、工笔、写意,无一不能,无一不精;又擅长书法、古讨、篆刻。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曾为他的画集作序,称之为“五百年来第一人”。

1934年,张大千先生邀请来自全国各地5位画家,即海南的董君璧、永嘉的方介堪、蓬莱的于非暗、江苏常州的谢稚柳先生同游览天台山、雁荡山。在雁荡山写生时,因为都没有带图章,临时由永嘉的方介堪刻了一方“东西南北之人”的印章。在大风堂画这幅《石梁飞瀑图》时,落款署“丙子三月既望”,即民国25年(1936年)3月16日。

画题是“以大涤子笔写石梁飞瀑”。“大涤子”是清初国画大师石涛(1636-1705)的别号。他博采众长、不宗一家,主张“借古以开今”、“我用我法”,特别主张“搜寻奇峰打草稿”,从自然界中吸取创作源泉、营养,以“新颖奇异、苍劲恣肆、生动多变”的特色自成一家。张大千先生对其崇敬仰慕之至,曾花毕生精力,向他学习。但他既不死板刻意临摹,又在创作上有所发挥。如《石梁飞瀑图》就是一例。

这幅《石梁飞瀑图》系纸本、立轴,长268厘米,宽91厘米。画的右上方借用了龚贤的一首诗作题款:

身到天台似故乡,贪看瀑水溅衣裳。

三更月上当素顶,倚杖还来度石梁。

龚贤(1816-1689),清初名画家,为“金陵八家”之首,品德高尚,富于民族气节。其诗大率精练,颇有晚唐人诗风。龚贤直到晚年,还拄着拐杖来天台石梁观瀑布,可见石梁瀑布的景色魅人。张大千借龚贤的诗句来表达自己对胜景的挚爱和依恋之情。

《石梁飞瀑图》从总体上看,构图虽未超脱古人的三重四叠之法,可是古松却占去约三之一以上篇幅,应该说是有大胆创新的,主体“石梁飞瀑”置于远景之中,以两边巨石烘托,突出飞瀑的势状,置人于飞瀑之前,有身临其境之感。张大千先生既重写生又“不为万物所驱使”,根据创意自由取舍,如飞瀑的左侧的那块崖石,显然是被极大地夸张了,似大鹏展翅,形成了一种奇幻的效果,而瀑布更显得幽远,用笔粗细刚柔,飞涩徐疾兼施并用,用墨浓淡相兼,丰富多彩,整幅画明逸清艳,气势磅礴。“笔补造化天无功”。张大千先生确实不愧为“画坛一巨孽”。他的《石梁飞瀑图》创造了一个奇幻神秘而静美的罗汉仙境,价值连赤城。

然而,我更爱那天台石梁的天然胜景。魅力无穷的石梁啊,你吸引着远方千千万万的游客!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