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祝英台是上虞女儿


(一)由众多史料证实

早在唐代张读所著《宣言志》就有这样的记载:“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祝先归,二年,山伯访之,方知其为女子,怅然若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归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贸阝城西,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问之有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

唐中宗时梁载言《十道四蕃志》也写道:“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

宋李茂诚在《义宗王庙记》中说:“神讳处仁,字山伯,姓梁氏,会稽人也;……尝从师过钱塘,道逢一子,曰姓祝,名贞,字信斋,肄业三年,祝思亲而先返。后二年,山伯亦归省之上虞,访信斋,举无识者,一叟笑曰:我知之矣,善属文者,其祝氏九娘英台乎……”

明朝邵金彪《祝英台小传》云:“祝英台,小字九娘,上虞富家女,生无兄弟,才貌双绝,父母欲为择偶,英台曰:儿当出外游学,得贤士事之耳,因为男装,改称九官,过会稽梁山伯,亦游学遂与偕之……”

《鄞县通志》云:“晋,梁处仁,字山伯,会稽人。母梦日贯,怀孕十二月而生。及长,就学,笃壮愤典,尝从名师过钱塘,道逢祝贞字信斋,其人问奚自?曰:上虞之乡……”

(二)由祝英台同代同乡谢安的举措证实

《上虞县志》有这样的记载:“……英台闻有山伯墓,临冢哀恸;地裂而埋壁焉。马言之官,事闻于朝,丞相谢安奏封义妇冢”。

唐张读《宣言志》证实了这一史实:“……晋丞相谢安,表其墓曰‘义妇冢’”。

宋张津《乾道四明图经》中明确写道:“义妇冢,即梁山伯祝英台同葬之地也,在县西十里接待院之后,有庙存焉。旧记谓二人尝同学,比及三年,而山伯不知英台为女也,其朴质如此”。

作为东晋著名宰相谢安,专门向皇上写了奏本,为一个弱女子祝英台之墓讨了个“义妇冢”封号,似乎有悖常理。有道是“伴君如伴虎”,作为文人谢安,他当然知道个中深浅。但竟然冒着风险讨封;只有一个理由可以解释他的举措:那就是“亲不亲,同乡人”。

(三)由众多的民间传说证实

有关梁祝故事的民间传说,不胜枚举。其中咬定祝英台是上虞人的传说举例如下:

1、《金童玉女风月记》,流传于浙江宁波一带,整理者:毛觉人、何戌君;

2、《祝英台钟情梁山伯》,流传于上虞,整理者:陈秋强;

3、《梁祝情深上天庭》:流传于浙江、上海一带,整理者:丁一;

4、《观音寺结缘》,流传于宜兴一带,整理者:仿干

5、《焦骨牡丹女儿心》,流传于浙江杭州,整理者:莫高;

6、《续诗遇山伯》,流传于浙江杭州,整理者:莫高;

7、《祝英台梦游善卷洞》,流传于浙江、江苏一带,整理者:应长裕

8、《梁祝终身不娶嫁》,流传于上虞望梁村,整理者:滕占能;

9、《三生三世苦夫妻》,流传于浙江、江苏一带,整理者:白石坚;

10、《梁祝还魂团圆记》,流传于浙江,采录者:白岩;

11、《梁县令治水》,流传于宁波,白石坚采录;

12、《千万阴兵助康王》,流传于宁波,麻承照整理;

13、《马文才塑像的传说》,流传于宁波,白岩整理;

14、《蝴蝶梦与蝴蝶碑》,流传于鄞县,白岩整理;

15、《祝家庄与望梁村的传说》,流传于上虞,瑞兴整理;

16、《梁祝与双蝶节》,流传于江苏宜兴,定华整理;

其它还有很多传说,都说到祝英台是上虞人。浙江著名梁祝文化研究专家莫高先生在《浙江梁祝传说流变考察记》中写道:“流传全国的梁祝传说,几乎百分之九十都说祝英台是浙江上虞人。”

(四)由众多学者专家证实

大学者张恨水在论述梁祝文字来源时写道:“……收罗梁祝故事,其间提到会稽上虞的要占百分之八十。”

《中国人名大字典》中有关“祝英台”条目内容是“晋,家上虞,与会稽梁山伯同学;英台先归,山伯过上虞访之,始知为女,欲娶之,而英台已许马氏子;后山伯为鄞令,病死。遗言葬清道山下,英台适马氏,过其处,舟不能进,英台走山伯冢恸哭,忽地裂,英台投而死”。

中国梁祝文化研究会会长周静书在“沪、杭、甬、绍梁祝文化研讨会”上明确指出:“在中国,至今有梁祝文化遗迹达几十处,而祝英台故乡也有五处以上,成为学术争论的焦点。但本人认为从四个方面可以论证,祝英台故乡就在上虞。”

上海华东师大博导、教授陈勤建说:“‘梁祝’故事虽是传说,但它一是体现了艺术的真实,二是体现了历史的真实。传说的一半寓示着真实,传说往往有一个依托点,‘祝英台’的依附点就在上虞。”

浙江大学终身教授、著名史地学家陈桥驿明确断言:“上虞人可以理直气壮地讲:祝英台是我们的!”

(五)由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调查证实

一九五三年春天,由著名越剧演员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华东戏曲汇演中,获得了演员、剧本一等奖,并北上中南海,为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作专场演出。这一具有强烈的反封建色彩的爱情悲剧,一下子轰动了全国,文化部决定把它拍摄成我国第一部彩色影片。在剧本的再创作过程中,碰到了一个难题:祝英台家乡究属何处?为澄清这一问题,当时的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特地派人来上虞调查,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之后,最后下了结论:“祝英台是上虞人。”所以确定了影片的第一句唱词为:“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一个祝英台,才貌双全……”。

(六)由上虞文化基因的剖析证实

古人云:“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祝英台出生在上虞决非偶然,凝聚在她身上的文化基因与上虞的人文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上虞历史上很少出过大企业家和大政治家,但却出过很多文人,有的文人都是中国顶尖人物,比如东汉哲学家王充;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中国方志学家章学诚等。上虞还有一个人文特点是“重廉耻,讲气节”,比如东汉十四岁少女曹娥为救父投江;大文豪嵇康视死如归;上虞“四谏”敢和权倾朝野的严嵩对抗……。所以清《上虞县志校读》曾有这样记载:“士勤诵读,尊师友;廉耻为尚,气节相高”。

祝英台为了求学杭城,女扮男装;作为封建卫道士的代表人物祝员外,居然也同意女儿离家求学;这些文化现象正与上虞“重教兴学”的人文渊源相吻合;至于祝英台以身殉情的刚烈之举,也同上虞“讲气节”的人文特点一脉相承。

连祝英台与梁山伯的最后“化蝶”,与传说中虞舜的鸟衣而飞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共同传递了一种精神永存、人鸟转化的生命理念。

(七)由祝家庄众多遗迹证实

1985年,上虞政协和有关考古人员曾专门到祝家庄进行调查考察,发现了一块清乾隆四十四年建造的祠堂碑记。虽然石碑已被当地农户用水泥浇盖过,但剥去水泥,上面尚能见到“吾族肇义望重太原……西汉魏唐……”字样。考证史料:祝家宗族是汉代北方战乱时由山西太原迁居上虞的一个分支。同时据当地一位80高龄的王姓老婆婆回忆:祠堂旁边那条玉水河,早年叫做“千金河”。祠堂周围有十多亩菜地,过去一直叫做“花地”,早年曾建有三座砖雕走马楼和花园。园内有荷花、九曲桥,栽有金桂、银桂、石榴等奇花异木。1966年,在这里破土建造上虞石棉厂时,还在祝家祠堂边挖出一条街道,街面下水道完全用红石板铺成。周围的山坡上,又发现大批汉晋两朝的古墓群。这一切与梁祝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相吻合。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