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百年毓菁

王华伟



毓菁学堂,一代科学巨匠竺可桢先生的母校,她创办于1899年,屈指算来,竟已横亘三个世纪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所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古老学堂,自然是有着值得一提的史话了。
其实,毓菁学堂就是现在的东关街道中心小学的前身。清光绪末年,东关还属绍兴管辖,受“戊戌变法”维新思想的影响,当时的一些开明人士如袁尚林、章紫眉、孙仁山等纷纷倡导在东关建立一所公立学堂,以改变当地长期只靠私塾的旧式教育方法。这一建议马上得到了不少有识之士的认同,并出钱出地资助办学,地处当时东关中心地带的前天华寺靠北藏经楼西边的一排房子就成为了学堂的校舍,并成立了以发起人袁尚林为首的校产委员会,时称校董,袁尚林任第一任学校董事长。而学堂取名“毓菁”,寓意就是希望为社会培育出更多的精英人才。

经过一系列的筹备,到了1899年秋,东关历史上第一所学堂——绍兴毓菁学堂正式成立,并招生开学。据《绍兴市志》记载,毓菁学堂是当时除大通学堂外绍兴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新式学堂之一。学堂所聘请的教师如章镜尘、章纪泽、孙肖山等,都是当时旧学渊博、阅历较广的宿儒,由于他们在毓菁学堂这块杏坛上的辛勤耕耘,学堂的教育质量迅速为时人所称道,名噪一时,从而吸引了绍兴方圆数公里的家长争向把其孩童送入学堂。

一代科学宗师竺可桢就是在九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入毓菁学堂,并成为该校第一届学生的。可以说,毓菁学堂良好的教育,对于竺可桢后来成为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学家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时毓菁学堂设初小四年、高小两年,共读六年,每一次招收学生共100余名,这些学生在入学前一般都接受过私塾的启蒙,而六年以后,这百余名学生取得高小毕业文凭的不到10人,可见毓菁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竺可桢以他聪颖拔萃的智力,勤读苦学的精神,取得了第一名,毕业于毓菁学堂,该校的校史册上就记录着竺可桢先生这段光彩的历史。在毓菁学堂,竺可桢打下了古典文学的扎实基础,在以后的科学研究中,他能博征旁引、谈古论今,大量引用中国的古典诗词,这与他在学堂的刻苦学习是分不开的。而在毓菁学堂养成的勤奋好学、善于思考的习惯,更是为竺老以后提倡的严谨不苟工作态度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求是学风打下了少年时期的伏笔。所以,东关的毓菁学堂不仅影响了竺可桢的一生,也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浙江大学,使浙大在老校长竺可桢的领导下,终成当时的“东方剑桥”。

在竺可桢先生从毓菁学堂毕业后,没过几年辛亥革命就爆发了,也就是在1911年前后,受辛亥革命的影响,毓菁学堂改名为东关小学。从改名后到解放期间,东关小学囿于旧社会制度的限制,远没有了像刚创立之初那样的辉煌,但其中有一位校长却不得不提。据现年已83岁的原东关镇小退休教师任汉鼎老师回忆,当时有位校长叫金有仪,她是那时东关第一个剪辫子、穿裙子的女子,“是位了不起的革命派、人才”,“东关街头妇孺皆知”,而且金有仪到晚年一直保持独身。应该说,金有仪是为旧社会的东关小学的继续存在和发展做出过很大贡献。其间,也就是在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东关小学改名为东关区第一小学。

就像和全国人民兴高采烈一样,东关人民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东关小学也因此进入了一个崭新时期。到了1954年,由于区划调整东关由绍兴划归上虞管辖,在金炳麟、狄菊秋、陈雪琛、阮忠文、叶立荪、吴亦楚等历任校长的领导下,东关小学再次焕发出蓬勃生机,培育出不少人才,使毓菁学堂创立时取名“毓菁”寓意为社会培育精英的初衷在新时代得到了很好诠释。

而改革开放以来,东关小学更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1994年学校易地新建,学校有了多功能大型电化教育、计算机房、音乐厅、图书室和标准化实验室等。先后涌现了全国优秀教师孙昌羽、绍兴市学科带头人章金龙等教师,培养出上虞市文理科高考状元陶勇、章顺,中考状元郑晨等优秀学生。学校现是浙江省农村示范小学、绍兴市文明单位、上虞市窗口小学。

百年毓菁、毓菁百年。有哲人曾说:当一个人的年龄超过百岁,就可谓是人中之瑞,而一所学校的历史超过百年,且是越发显得充满活力和富有魅力。毓菁学堂正是这样一所学校。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