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喜读乐史《慈竹诗》

郭庆祥



宋代文学家乐史(930一1007),字子正,抚州宜黄(今属江西)人,他是《太平寰宇记》的作者,曾经写过一首著名的《慈竹》诗。乐史之所以要写这首诗,是因为他在担任陵州(今四川仁寿县)知府时,在城郭村坞中见到慈竹,这种竹,向内生长,不离根本。他认为,这不独是物象的奇观,实在是草木的义门,因为它具有孝慈的特征。而这个特征,连曾经赋咏过慈竹的唐代诗人王勃、乔琳也没有注意到。所以,他认为有必要写一首《慈竹》诗,让人们认识慈竹的这一特征。

乐史的这首《慈竹》诗相当长,共有八十句,根据其内容,大致可分以下三段:

第一段,是前十四句:“蜀中何物灵,有竹慈为名。一丛阔数步,森森数十茎。长茎复短茎,枝叶不峥嵘。去年笋已长,今年笋又生。高低相倚赖,浑如长幼情。孝子侍父立,顺孙随祖行。慈爱必孝顺,根枝信大成。”这就是说:四川的慈竹有灵性,它的形状是一丛一丛的,一丛阔数步,每丛有竹数十茎,竹茎有长有短,枝叶并不高峻;它年年抽笋,去年的笋已经长成竹,今年又生笋;它的特征是孝慈,每丛慈竹,茎有高低,互相依赖,浑然一体,不可分离,如同怀着长幼深情,孝子侍父立,顺孙随祖行,凡慈爱必定孝顺,慈竹的根枝浑然大成。

第二段,是中间五十句。“吾闻唐之人,孝行常欣欣。郓州张公艺,九世同一门。大帝闻其名,衡茅降至尊。冯宿孩提时,随父庐祖坟。父子相随孝,灵芝特地春。北海吕元简,四世为家主。以至牛马羊,异母皆相乳。虞乡董恭直,鞠养诸孤遗。鸲鹆与鸦鹊,同巢而共枝。孝行动大地,鸟兽皆随时。又闻猓然兽,死不相弃离。兽面而人心,此兽信有之。兽心而人面,其人诚可悲。李钧为侍御,弃母在温州。母因殍饿死,甘旨何悠悠。光禄李王于者,亦是斯人流。有母不侍养,异居经千秋。唐家法网宽,贷死流遐陬。崔氵是为侍郎,天子赐瓜香。携归与爱妾,老母不得尝。一旦恶贯盈,杀之于路旁。越公钟绍京,至孝何殊常。少时得果瓜,先解进高堂。长大遇玄宗,荣华不可当。”乐史先总括性地说:唐代人的孝行很多。接着,他列举了有关孝慈的正反事例,让世人学习好的榜样,鄙弃坏的典型。乐史所举事例,想必均有出典。例如,他所提到的一个正面典型冯宿,是浙江东阳人,他是唐代著名的孝子,后来中了进士。据《新唐书·列传》记载:“冯宿字拱之,婺州东阳人,父子华,庐亲墓,有灵芝、白兔,号‘孝冯家’。”又载:“宿,贞元中与弟定、从弟审宽并擢进士第,……”除了冯宿这个正面典型之外,其余的正反典型人物,由于手头缺乏资料,一时难以查考。

第三段,是最后十六句:“孝者名常新,逆者污人伦。人既不如竹,乃是一埃尘。夫为人子者,莫若事尊亲。夫为人父者,莫若教儿孙。积善与行孝,可以立其身。我愿移此竹,栽于率土滨。使彼行人见,皆为慈孝人。樵童见此竹,且莫伐为薪。”在这一段里,乐史不仅扼要地说明了“父慈子孝”这一基本见解,而且表达了自己的良好愿望,这就是:广种慈竹,使行人见了,都能做慈孝的人。出于对慈竹的爱护,他还告诫樵童:见到这种慈竹,不要砍米当柴烧。

总之,乐史从慈竹的形态中发现了孝慈这一特征,从而悟出了它之所以名叫“慈竹”的缘由。为了提倡孝慈,他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写了这首《慈竹》诗。笔者从《全宋诗》中高兴地读到这一诗篇,认为这是宣扬孝慈的一份生动的参考教材,所以把它介绍出来,与读者见面。上虞是孝女曹娥的故乡,有着孝行的优良传统。愿孝慈这一传统美德,在上虞这块土地上发扬广大!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