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笔耕”探源

姜心安



我国古代,农人以锄头耕种为生,妇女凭机杼织布度月,文人则用笔墨工作代替耕种维持生活,这种抄写谋生的劳作叫“笔耕”,形象地说明笔在纸上“耕种”的抄写工作,跟农人耕种田地一样辛苦。典故出自《后汉书·班超传》。

东汉名将班超,青年时期就立志报效国家,因为没有机遇,“英雄无用武之地”,一直未能施展才能。有一年,他的哥哥东汉史学家班固被汉明帝诏到洛阳当校书郎,班超与母亲也随同前往。当时,家庭经济拮据,班超经常给官府抄抄写写,取得微薄报酬以维持生活。

当时,北方匈奴兵强马壮,常常进入边境寇掠,汉明帝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班超对每日抄抄写写的以笔劳作早就感厌烦和苦闷,一天,听到匈奴又进犯边境杀人放火时,他怒不可遏地站了起来,将手中抄写的笔摔到地上,激动地说:“丈夫独不效傅介子立功绝域之地以封侯,久安笔耕乎?”于是他投笔从军,主动请缨,跟随大将窦固出征,大败匈奴,立了功劳。“笔耕”一词原来出自班超之口。

现在我们用“笔耕”这一词,指勤奋写作。鲁迅先生一生笔耕,写下了几千万字,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精神财富,茅盾先生一生笔耕、创作、译文上千万字,留下了浩瀚的文学巨著,用心血浇灌了我国的革命文学。他们都为中国及世界文学宝库增添了无价之宝。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