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走近太廉堂

徐芳



太廉堂的出现源于一个传说。公元1080年,唐初丞相魏征第二十六世后代魏克璋从宁波奉化郯江游走到我市章镇,见此地树木葱茏、土地肥沃,便停止跋涉,安家落户、娶妻生子。到1865年左右,已在章镇此地拥有魏姓人家100多户。其中一支发展成为现在的章镇魏家庄村。

对魏征的人品和成就,史家早有定论。无论是其“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还是其“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的治国理念;无论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哲人睿思,还是其“创业难,守成尤难”的至理名言,都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深刻的历史启示。而对魏氏家族的人来说,魏征身体力行、一生俭朴的生活留给他们的启示远远超过了这些富有哲理的治国名言,它也与唐太宗对魏征的器重、推崇和尊敬无关。

1863年,魏氏家族集资三年、建造三年,纪念魏征的“太廉堂”诞生了。

2005年12月初的一个晴朗的正午,我们走进这个已经有着130多年历史、承载着太多风风雨雨沧桑故事的太廉堂,试图寻找它长久伫立、巍然不倒的原因。

太廉堂对魏家庄村的村民们来说,对它的了解都是来自口口相传的传说,在岁月的洗刷下,太廉堂虽然破旧了、危颓了,但仍然在他们心目中神秘着,景仰着。他们或许不记得了,曾经在这个祠堂中兴办过的魏家庄第一所大名学堂里琅琅的读书声,他们或许也不知道在这里办起的民间夜校当时是怎样一种激动人心的场面。而除了幼小的孩童,魏家庄村人却不会忘记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全村人为太廉堂所做的一切:所有太廉堂内的牌匾、木雕、砖雕甚至楹联都被村民们糊上了石灰,那块据说由唐太宗亲笔撰写的“太廉堂”牌匾在重重石灰掩盖下还被郑重改名为大会堂。岁月荏苒,石灰在太廉堂衰老的同时,也在脱落,但却无意间透露出太廉堂往昔的繁华和庄严。虽然许多横匾被改做了幼儿班孩子的课桌、甚至失少,但太廉堂的轮廓还在,壮实的廊柱还在,庭院里高筑的戏台还在,还有隐约可见的龙凤花纹、依稀可辨的楹联字迹……无怪乎,前来鉴定的文物保护专家们会惊呼:这是目前绍兴最大、也是保护最为完整的祠堂之一,其价值不言而喻。

走近太廉堂,我们最先发现的是一家售卖各种杂货的小店,店主魏荣贵售卖的一串轴承就串在一起被钉挂在墙壁上一只倒挂的蝙蝠图案上,正对货柜上方,一只用牛奶箱做成的燕巢很是瞩目,柱子上的燕泥更说明着这个燕子觊觎的所在已经存在了很久。魏荣贵说,他的小店在这里已经开了20多年,除了照顾生意,他主要的工作就是巡视太廉堂,看看哪里漏水、哪里需要修缮,但即便1999年村里对古戏台进行了大修,他也只能看着太廉堂内的木雕、泥塑不可阻拦地走向衰败。

2005年对太廉堂来说是一个转机。转机来自宅基地整治活动,转机也来自全村人对太廉堂发自内心的爱护。魏家庄村支部书记魏勤华对此深有感触。在征求全村老党员、老干部是否保留太廉堂的时候,他们的回答是那么一致:保留。不仅如此,他们还倡议好好鉴定太廉堂的价值,修缮保护起来,把这历史遗留给魏家庄村的宝贵财富发扬光大。许多村民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原来这个看似衰败的祠堂在自己心中是这么重,一有时机,它就迸发出来了。

魏勤华和村干部们现在都搬到了一排临时用房里办公了,那幢造了不到10年的村办公楼因为挡在了太廉堂前,村民大会一致决定,拆掉,给太廉堂让路。魏勤华说,太廉堂已经不仅仅是一座有着保存、研究价值的文物了,它更是村民们思廉、向廉的寄托和象征,值得我们更深入地挖掘其内涵,教育鼓励更多的人。村民朴素的愿望里更多地蕴涵了这些意义。

这些内涵也引起了章镇镇党委政府的注意。在一份太廉堂修复、建设、发展的工作思路和操作规程上,太廉堂已经被作为章镇太廉堂文化活动中心而定名,一切有关它的修缮事宜都在井然有序展开。而这个活动中心也更好地糅合了遗产的修缮保护和现代的开发利用,它的主要作用将是群众的活动中心、文化休闲中心和廉政文化宣传中心等等,包含了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现代含义。

而我们更惊讶地发现,在太廉堂建设保护的人影中,有那么一群志愿者,他们服从建设委员会的工作安排,但不取任何经济和物质报酬,退出后也不享受任何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有关太廉堂巍然不倒的疑问似乎有了最为贴切的答案。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