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今 日 上 虞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朱自清次子朱闰生一行重温春晖情怀,再读《荷塘月色》



朱闰生老人为春晖学子在《荷塘月色》课文边签下“朱闰生(闰儿)”。 记者 韩坚 摄

记者 李 涵

本报讯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但凡喜爱文学的都会铭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朱自清在《荷塘月色》开头写道:“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11月27日,父亲笔下的“闰儿”朱闰生一行来到春晖中学,重温春晖情怀,再读《荷塘月色》。

82岁的朱闰生此次携夫人和儿子朱子涛80年来首次回望春晖。1925年闰4月,朱闰生出生在白马湖畔。

虽年事已高,朱闰生老人依旧坚持步行于春晖校园。在经亨颐铜像前,在春晖园,在平屋,朱闰生老人一一留影,他要带走白马湖最美的记忆。

在朱自清故居,朱闰生老人把这所给了他生命中最单纯的两年岁月的房子挨个看了个遍,并在他出生的房间床前安静地坐了许久。虽然幼年时的记忆如此模糊,但此刻,对父亲的思念却如此强烈。

朱自清1924年3月2日应夏丏尊之邀来到白马湖畔。4月16日,朱自清写成《春晖的一月》一文。1925年8月,朱自清离开春晖前往清华大学。1927年1月,举家迁往北平。

朱自清短暂的春晖任教生活,留下的不仅是诸如《白马湖书录》、《刹那》、《飘零》、《海行杂记》、《白采的诗》、《儿女》、《白马湖》、《看花》等与春晖有关的美文。“不大谈哲理,只是谈一点家常琐事,虽是像淡香疏影似的不过几笔,却常能把那真诚的灵魂捧出来给读者看”的朱自清“一副黑边眼镜,清秀癯孱,果然是一介书生儒雅”,然而,景行行止,先生的脊梁却是铮铮铁骨,这正是一个人、一个民族少不得的傲骨。

“文章巨擘,学术名家,育人知多少?节操昭著,爱国情深,教诲永难忘。”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先生巨大而久远的人格力量一直激励着春晖的前进,浸润着春晖的成长,见证着春晖的辉煌。

在春晖中学高三(3)班,朱闰生登上讲台。学生们用长久的掌声表达了对这位远道而来的老人的尊敬。

朱闰生说,80年来,重温春晖情怀一直是我的梦想,今天,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春晖是一所中国名校,他希望学生们把握机会,找准人生的坐标,拥有创新意识。

在与学生近距离交流后,朱闰生老人一一为学生签名。在高一语文课文第一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荷塘月色》旁,朱闰生老人为孩子们签下了“朱闰生(闰儿)”。

朱闰生老人还把两套《朱自清散文集》和一套《朱自清全集》赠给春晖中学作为留念。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