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今 日 上 虞


清水河道彰显生态上虞魅力

——全市百里清水河道建设纪实


见习记者 俞列唯

以市场机制打造精品河道

备受上虞人民关注的省级河道曹娥江上虞城区左岸“十二里亲水型绿色运动长廊”(城防四期、五期工程)正在抓紧绿化景观主体后期建设,预计十月下旬,几大运动场所将投入使用,并向行人开放。届时,曹娥江两岸清水绿影,相映成趣,几十里长廊熠熠生辉。这既是城防景观工程的典范,也是生态河道的一大力作。

近年来,我市各地积极筹措资金,采取“三个一点”即“市财政补一点,镇、村自己筹一点,社会各界集一点”的方式,完成河道整治160余公里。今年,全市将完成河道整治50公里。计划到2010年,基本完成全市市级河道及新农村建设村河道整治任务。市水利局作为主管部门,一方面加大整治力度,同时加大河道保洁巡查、考核力度,明确乡镇保洁职责,由乡镇再落实到村到专人,环环相扣,河道保洁成效明显。

借生态手段提高自净能力

各地积极探索河道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理念,着力推动生态河道建设。市水利局在担山、新宅两个村开展生态河道示范村建设,通过生态河道示范辐射作用,防止和克服河道护岸中较普遍存在的“硬化、白化、渠化”倾向,既减少建设投资,又提高河道自净能力,同时也美化乡村环境。东关街道保驾山村在种植物品种上下功夫,错落地在河道两岸种上八月桂、九月桂、十月桂,一到季节,丹桂飘香,真是醉煞散步的路人。

通过清淤、砌岸、绿化等措施,不仅提高了河网调蓄能力,确保河道灌排畅通,也美化了农村人居环境,实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综合效果。

用综治手段实现人水和谐

河道整治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属于群众性活动。因此,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统一思想认识,引导群众自觉参与至关重要。市水利局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使群众的思想觉悟和自身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对河道整治工作给予极大的拥护和支持。

水利建设“三分建,七分管”。如道墟镇采取“任务明确,职责落实,管理规范,加强考核”的工作方法,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机制,同时,通过包片、包村的办法,促使各村保质保量,及时完成任务,不搞形式,不搞走过场,立足规划,严守标准,不开口子,不留尾巴,按规定要求通过组织验收考核。如担山村在确保河道整治成果上,制定落实了四项措施:一是落实专人负责卫生保洁工作,目前在岗专职卫生清洁工7人;二是落实花木工2名,负责全村绿化保养工作;三是落实河面清洁工4名,负责河道清理工作;四是制定村规民约和村卫生制度,保护绿化公约,河道保洁公约,并和相关责任人签订责任状。现在,担山村的路平整清洁了,水清澈透底了。村民说:“说实话,你叫我扔垃圾我都觉得难为情了,现在村周围的环境已经跟家里一样了。”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