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今 日 上 虞


乘势而上 真抓实干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十二届市委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报告解读

 

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命题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响亮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命题,并用20个字赋予“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崭新的内涵。

《建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和省委“八八战略”为指导,以“率先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深入实施“工业立市、开放兴市、商贸活市、生态靓市、合力建市”战略,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长效机制,努力在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建设新社区、树立新风尚、构建新体制和拓展公共服务新职能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努力使上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在前列,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发展成果。

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

把农业建设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能致富农民和可持续发展的高效生态农业;把村庄建设成为让农民能享受现代文明生活的农村新社区;把农民培育成为能适应分工分业发展要求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形成城市和农村互补互促、共同繁荣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摘自市委书记任其良在十二届市委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实践

1、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重农兴农氛围更为浓厚。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村,举全市之力重农兴农。在具体思路上,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不断充实完善建设思路。在政策措施上,结合实际,先后制订出台《关于加快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努力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在造势鼓劲上,每年组织召开各种形式的推进会、现场会,十分重视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为新农村建设摇旗呐喊。在组织设置上,建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并相应成立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整合部门力量,形成通力协作、上下互动的工作格局。

2、始终坚持以工促农理念,农村经济不断繁荣。始终把多措并举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落脚点,突出以工业的理念来发展农业,以现代产业发展的理念来经营农业,以先进的装备设施来武装农业,以农产品加工流通的龙头企业来带动农业,切实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着力推进“合作组织化”;积极鼓励农民建立专业营销队伍,发展农产品销售中介组织,着力推进“流通组织化”;按照“蔬菜扩基地、水产调结构、花卉拓市场、茶果创名牌、畜禽重加工”的思路,进一步拓展基地规模,着力推进“基地组织化”;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着力推进“企业组织化”。高度重视农村工业发展,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劳保手套袜业、铜管、伞业等块状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切实抓好乡镇工业功能区块和标准厂房建设,积极鼓励发展个私经济、家庭工业。与此同时,还高度重视农村三产发展,目前全市已有休闲观光农庄23个。

3、始终坚持创新工作载体,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坚持把改善农村环境面貌作为农村建设的基本内容,三年多来,全市150个建设村累计投入资金5.84亿元,整个“十百工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积极稳妥地实施行政村规模调整,行政村数量由786个减少至361个。大力度开展农村宅基地整治,实现退宅还耕2000余亩,解决了1000多户农户的建房用地,同时为农村道路、绿化等公建设施建设腾出了空间。集中部署开展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置工作,积极构建“户集、村收、乡镇中转、市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长效管理机制,百里清水河道工程、乡村康庄工程、农民饮用水、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等积极推进。

4、始终坚持为民办好实事,农民根本利益得到切实维护。实施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力所能及地为民办实事。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救助体系。目前,全市已有7.08万人参加了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1.22万人按月领取了保险;农村低保人员实现了应保尽保;94%以上的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达95.2%。启动实施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农村放心店工程和卫生建设工程,建成农村放心店430家、社区和学校便利店70余家,新建、改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96个。积极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大力开展农民免费培训工程。到目前止,全市共培训人员4.3万人,实现转移3.1万人。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村创建活动,目前全市50%的行政村成为文明村;组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广泛持久地开展困难家庭子女助学活动,全市没有一位孩子因家庭生活困难而上不了学。

5、始终坚持完善体制机制,农村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全面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把农业生产经营自主权真正交给农民;纵深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在全省率先取消农业特产税、停征农业税,从制度层面做到了农民零税费;坚持和完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鼓励土地使用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进一步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抓好农村金融改革,探索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十分重视民主政治建设,认真落实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大力倡导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扎实开展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抓好村级组织换届,高度重视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大力实施“先锋工程”和“凝聚力工程”建设,推行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努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十一五”期间,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目标任务

——加快形成充满活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大力实施“强龙兴农”工程,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农业增加值年均递增3%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占农产品比重90%以上,农民非农就业比重达到80%以上。

——加快形成全面小康的农民生活新格局。到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年均增长6%以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98%以上,人民生活更加宽裕、更加殷实。

——加快形成整洁优美的农村面貌新格局。基本形成一个中心城区、四个中心镇、一般镇的三级城镇体系新格局,城镇化水平达到60%。到“十一五”期末,全市70%以上的村庄得到环境整治,其中30个中心村要努力打造成为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健全、生活生产环境良好、能够辐射带动周围村庄的农村新社区。

——加快形成积极向上的现代文明新格局。高标准普及十五年教育。基本消除文化设施空白点,70%以上镇乡文化活动中心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在行政村普遍拥有100平方米以上办公用房的基础上,70%以上行政村公共服务中心面积达到500平方米以上。积极开展“浙江省东海明珠工程”和“绍兴市文化示范乡镇”创建活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农村社会新风尚,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5%以下。

——加快形成民主和谐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巩固扩大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切实增强,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四民主、两公开”为核心的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完善,普法教育和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民主法治村基本达标率达到70%以上。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新农村建设的“五个新”和“五大行动”

1、围绕生产发展培植新产业,大力实施产业提升行动

一要坚定不移地加快工业化。围绕农民增收和农民转移,以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为方向,大力推进“两区”和工业集聚点建设,做大做强区域特色主导产业,进一步提升上虞县域经济水平。各乡镇(街道)要强化工业功能区块和标准厂房建设,不断提高民营经济和特色块状经济的支撑力。推进工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导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创办研发中心,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优势的行业骨干企业。鼓励农民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推进农村工业化。

二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城市化。加快编制完善镇村规划,进一步完善以市区和中心镇为依托、中心村为节点的市域村镇布局规划;有效整合各类专项规划,加快区域内城乡公共设施一体化进程;按照集中的要求,强化市区、中心镇、中心村对广大农村地区集聚和扩散效应。要继续加快中心城区建设,进一步做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个性;大力实施“城市繁荣”工程,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以城市的繁荣来带动农村的繁荣,推动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重点扶持培育崧厦、小越、章镇、丰惠4个中心镇,使之成为农村经济的增长极、农村人口的集聚点和公共事业服务中心;通过政策扶持培育30个中心村,使之成为对周围村庄发展产生辐射带动作用的农村新社区。

三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现代农业。按照“市场化需求、区域化布局、名优化品种、规模化生产、绿色化产品”的要求,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创建一批高附加值、高商品率、高竞争力的农业特色基地,特别要发挥好我市富硒土壤资源丰富的优势,打响富硒农产品品牌;继续抓好海涂无公害出口蔬菜基地和城郊型蔬菜基地建设,稳步实施“北菜南移”工程;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努力培育一批销售超千万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强龙兴农”工程,加大对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和农业企业创牌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农业企业发展。拓展农业经济外延,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培育一批农家乐特色示范村、示范点,建成各具特色的休闲农庄50家以上。完善农业投入机制,继续鼓励发展外向型农业,引导民资和工商资本广泛参与农业开发、基地外拓;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实现科技兴农;积极稳妥地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农业互保;继续抓好千库保安、百里清水河道、标准江堤、标准农田和小流域治理等工程建设。

2、围绕生活宽裕培育新农民,大力实施强村富民行动

一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盘活闲置存量资产、提高村级集体存款收益、开发当地“四荒”资源、提高现有经营性资产收益和开展土地整理、旧村改造等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发展设施农业、开发休闲农业、建设标准厂房和民工公寓、兴建专业市场、兴办服务组织、引进工商资本等培育村级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建立健全以资产经营为重点的集体经济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形成资源性资产、实物性资产和货币性资产的保值增值机制。市财政每年切出500万元资金用于保障村级组织运转,另再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发展集体经济项目扶持。

二要加速农民培训转移步伐。切实加强对农民就业转移的指导服务,加快建立多层次的劳动力转移平台,延伸就业服务网络,推动农民加速转移、稳定转移;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逐步构筑起联通城乡、规范运作的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受训农民转移就业的社会化中介平台,提高劳动力市场的开发水平和覆盖范围,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优化政策,引导农民离土、进镇、入市,从事二、三产业,在全社会形成“个个有技能,人人争创业,家家谋致富”的良好氛围。

三要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面向农业劳动者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联动增长机制,让农村群众人人享有社会保障。加强对农民的服务管理,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工程建设,鼓励慈善基金和福利彩票收入向农村公共服务事业倾斜。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除学杂费的政策,深入实施农村中小学教育“四项工程”和职业教育“六项行动”,重视农村幼儿教育,加快中心村幼儿园建设。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加大对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医疗救助的投入力度。

3、围绕乡风文明树立新风尚,大力实施文明示范行动

一要注重培育和挖掘农村地方特色文化。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育健康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大力弘扬新时期的虞舜精神,使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成为上虞人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追求。大力开展现代公民素质教育,突出“孝文化”等传统美德和现代文明礼仪重点,用先进理念武装农民。要促进城乡文明的交融互动,积极组织文化、科技、卫生下乡活动,开展“特色文化之乡、特色文化家庭、特色文化标兵”评选等活动,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进一步创新机制,运用农村文化阵地,广泛组织开展村镇文化、农民家庭文化建设;培养农村文化骨干,挖掘弘扬民间传统文化,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要纵深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注重城乡联创共建,巩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认真组织实施“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户”等创建活动,逐步提升社会整体文明程度。注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抓好农村文体活动场所等硬件配套设施建设。注重倡导科学生活方式,以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市”为抓手,积极开展农村科普宣传教育,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继续加大对农村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打击力度,继续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实施新家庭计划,倡导生育文明;加强农村殡葬管理,推进“绿色殡葬”工作。

三要积极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推动农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优化生态环境。大力倡导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合理消费,推动农民形成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大力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大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着力建设绿色家园。

4、围绕村庄整洁建设新社区,大力实施村容整治行动

一要科学实用编制村庄规划。使村庄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以及交通、水利等规划相衔接。在编制村庄规划时要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应依山傍水、依山就势建设农民新居。同时,按高、中、低档为农民免费设计各种户型的住宅,使新住宅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并传之久远。

二要扎实推进村庄整治建设。深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十一五”期间,虞北、虞中的行政村要全面完成村庄整治任务。积极开展“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推进沼气应用,着力搞好农村规模畜禽养殖场粪便处理,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因地制宜、整乡成片地推进村庄整治和环境建设,加大村庄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房力度,重点搞好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四旁绿化、河道净化和住宅美化,普遍做到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建立起“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系统,启动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三要重视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大财政性资金对农村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以统筹城乡发展“十大网络”建设为重点,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特别要加强农村供水、供电、道路、卫生、文化、教育、通信、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城镇的公共交通、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与覆盖。抓好镇村两级农贸市场建设,抓好沿海防护林带、道路绿化、村庄绿化和生态公益林建设。

5、围绕管理民主构建新体制,大力实施民主建设行动

一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以“五个好”为主要内容的“先锋工程”和“三级联创”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积极吸收农村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发展和培养具有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双带型”党员。加强村级办公场地和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共青团、妇联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二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和改善党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领导,健全村民自治机制,保证人民群众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进一步规范村级选举。不断规范村务财务公开,扎实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百村示范”创建活动,促进村民自治工作进一步深化。加强农村法制教育,实施“五五”普法规划,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抓好农村综合改革及配套改革;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探索集体用地有序流转办法,加快推进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土地征用制度等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供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农村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供销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三要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积极构建农村多元化矛盾调处机制和应急处理体系,努力把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完善治安管理工作机制,继续推进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规范化建设,强化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探索新形势下农村群防群治组织形式和工作机制,抓好村级治保调解队伍和镇村联防队、夜巡队等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公共安全措施,有效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深入开展创建“平安乡镇”和“民主法治村”建设活动,努力创造安定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新农村建设要做到“六个必须坚持”

一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关心农民疾苦,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增进农民福祉,保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是必须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把推进工业化、城市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密结合起来,着眼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三是必须坚持党政主导、农民主体,既要充分发挥党委、政府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又要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建立有利于充分调动全社会特别是农民群众积极性的体制和机制,让农民群众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

四是必须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按照统筹城乡生产力和人口布局的要求搞好规划,既要着力解决当前农民群众最迫切的难题,又要为现代化建设打下扎实基础;

五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我市农村地域多样性和发展差异性较大的实际,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量力而行,注重实效,不搞一刀切,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形式主义;

六是必须坚持整体建设、协调推进,一手抓全面提升农村生产力和农民收入水平,一手抓新农民的培育、新风尚的营造和新体制的构建,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互动互促、协调推进的建设机制。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