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今 日 上 虞


本土小吃暴热骤冷的思考

见习记者 俞立青


去年12月份,一阵不知从哪里刮过来的“武大郎烧饼”旋风,一下子吹遍了虞城的小吃市场。一时间,要吃这种两元一只的烧饼就得排长队,据说这家小小的烧饼店一天竟能卖掉二三千个。由于生意太火爆,不久“模仿秀”就应运而生。“土家掉渣烧饼”也冒了出来 。

不过,这种好景维持不长。春节过后,一些热闹非凡的烧饼店面恢复了平静。5月的一天,记者来到位于步行街的“武大郎”烧饼店,恰逢艳阳高照的中午时分,往昔市民蜂拥而至、排队抢购的火爆场面已成明日黄花,烧饼店已经改头换面成了一家泡芙店。一位在这里经营的店主告诉记者,他们的烧饼生意一天比一天差,除掉房租、水电、原料、税收等所剩无几,关门也是预料中的事情。经过调查,记者发现,原来位于武大郎烧饼店旁的一家掉渣烧饼店搬到了农贸市场继续生存着。

这样的场景,使许多市民对近年来我市的本土小吃步入的怪圈困惑不已:商家意欲将小吃包装成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通过加盟经营的方式推广开来,可惜最终都在无情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事实上,曾经在我市火爆过一段时间的脆皮烤鸭、宫廷酥饼等也似乎都无法逃脱这样的命运。虽说时间先后不同,其兴衰历程却如同机械复制的翻版,在我市“巡回上演”。现在,有心的市民又会发现,名为比巴的包子、欧洲脆皮蛋糕等在我市卖得很火。上个星期,路过新建路的农贸市场,发现有一家蛋糕店门口正排着长队,将整个店面都挡得严严实实。许多不明情况的市民,或远远地站在路边观望,或挤上前去看个“究竟”。记者也加入了一条“长龙”之中,准备买斤蛋糕尝尝,看看到底这蛋糕有什么奇特之处?据了解,大多数排队的顾客都是第一次来买蛋糕的,因为看到很多人在排队购买,认为一定很好吃,所以便来尝尝鲜。有的人因为排了很长时间才买上,所以一次就买了二、三斤蛋糕,准备带回去给全家尝尝。

在这火爆场景的后面,不免引起一种冷思考,包子也好、蛋糕也好,会不会像武大郎烧饼一样风一吹成过往云烟呢?一位业内人士认为,从一热一冷间就说明了一个简单的市民消费心理。当人们吃了所谓的“新鲜”食品,感觉到“不过如此”而已,在满足好奇心以后,就不会再去买第二次,这样市场就会逐步缩水。其次,从经营角度讲,它仍属于一种原始经营模式,商家太注重眼前利益,没有长期构建、维护一个完整品牌的意识。许多民间本土小吃并不具备品牌连锁经营的资质和经验,因此本土食品要寻求自己独特的发展之路,还需迎合市场需求,打出自己的品牌特色,挖掘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营造好环境,规划好布局,开展有序经营。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