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今 日 上 虞


年俗在变 年味依旧

见习记者 俞立青



1月28日下午四点,家住崧厦镇的徐老伯带领全家准时祭祖。一张四四方方的八仙桌被擦拭得油光锃亮。桌上已一字排开祭祖的大盘小盏。老伯取出香烛,点燃后恭敬地插在香烛台上,此时,儿孙围伫四周,静静守候这虔诚的时刻……这是在我市不少地方还能见到的一个年底祝福的场景,很多传统的家庭通过举行祝福的仪式,重温着家庭亲情,协调着人际关系,让年味越来越浓,亲情越来越黏。

但记者同时也发现:随着五口以上的“大户人家”逐渐精简为三口的“小户人家”,使一些传统的过年方式也悄悄发生了变化,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还会记得送灶神,祝福祭祖,搡年糕、缝新衣、办年货、掸尘、扫地等过年习俗,但眼下问几个十几岁的小朋友,过年做些什么,他们几乎答不出来。当然这样的答复是怪不得小孩子的,毕竟他们出生的年代已经将他们对过年的概念打下了一个深深的烙印。而眼下不管是城区还是农村,记者看到的过年场景无非也就是路途的拥挤、商场的人流、饭店的忙碌。过去的一些比较传统的场景也只能是大人们回忆过往所进行“时空切换”,老一辈人不禁担心春节习俗一年比一年趋向简单,会不会造成传统的民俗文化的流失。

然而记者也听到了时下年轻人对这些担心的一个解释。市区某中学的一位年轻教师说,春节的淡化是社会的进步,也没有什么不好的,说明了人们观念的变化。他今年就准备外出旅游过春节,放松身心,暂时脱离忙碌的生活节奏。在杭州读大学的小张同学说,现在哪怕是农村,人们除了沿袭过去贴春联、放炮竹之外,很少看到过去过年的习俗,即使是向长辈拜年,也都通过电话的方式。更有很多人认为,过去,人们十分看重过年是因为经济条件差。许多人为了“丰衣足食”终年劳作,好不容易熬到新年,忙里偷闲,咬紧牙关,给家人买上一套新衣,给孩子做上一顿有肉的饭菜,这种“忙年”当然年味就浓了。现如今人们不愁吃,不愁穿,平时的生活就像过年,当然就把传统的春节淡化了。

其实通过细细品味,人们期盼的年味首先是合家团圆温馨的滋味。尽管路途遥远也要回家过年正是中华民族最浓的情愫。老人倚门而望子女远方归来,除夕灯下,一家人吃年夜饭说家常,那一份扯不清、割不舍的浓浓亲情,就是一份最浓的年味。尽管各种“民俗”的年味已经渐渐淡去,但人们的情感需求越来越强烈,内心对家的那份牵挂越来越浓。尽管春节民俗将渐渐地远离新一代,但新一代对团圆的渴望仍是永恒不变的。

或许,这样的理解更接近事实:作为春节人文内涵的年味和作为春节装点的年俗,它们的内在关系就像是河绕山流。不是年味在淡,而是年俗在变。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